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英语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关于主体参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

关于主体参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过程可归纳为“积小以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推末以至本,而又探本以穷末,交互往复……”。词汇、句式、全文理解和阅读速度是形成阅读技能的基本要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和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和表达方式,还要对文章的思想、观点、介绍的内容以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及表达方式进行综合分析,以使学生获得深刻理解。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进行专门训练,如让学生理清线索,概括大意,推理判断词意并理解文章的内涵,以提高他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教师还要严格控制学生阅读的时间和速度,因为阅读速度制约语感而又促进语感。学生的词汇量少,反应慢,会造成学生语感差,理解差,进而影响其阅读能力,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多注意训练和指导一些阅读上的细微问题,如训练学生减少回视、停留、扩大视幅等基本技能。
四、增加参与机会,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近年来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的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已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上来,中心聚焦在如何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因此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通过有目的训练成为具有阅读能力的独立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让学生自己不折不扣地经历阅读理解的过程和思维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加阅读时间,提供阅读机会。这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从另一角度看却有其优越性:促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畅游于阅读内容中,摆脱对词典、参考书的依靠,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凭自己的能力完成阅读过程。这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专注品质。读前教师可视具体情况给出益智、启发、引导性的思考题,以便学生阅读时准确地捕捉信息,有的放矢。
  (二)运用语篇结构,树立语篇意识。从语篇角度出发,居高临下,有利于学生获得总体信息。比起只抠单个的无联系的字、词、句来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中时刻有语篇的整体存在,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段落大意、全文主旨、作者意图、言外之意的理解上,由初级的、简单的印刷符号解码发展到高级的、复杂的逆向思维、还原思维,对文章作者、文章本身、文章背景、作者背景进行解读,将阅读活动的坐标锁定在语言层次、深层结构、语义和认知水平上,使整个阅读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一气呵成的而不是被断续分割的过程。
  (三)排除语言阻力,突破文化障碍。如果对文章的语言不熟悉,例如生词太多或语法结构太复杂,可能会引起阅读困难。文字符号是语言的代码,语言又是客观事物的代码。但语言形式上的难点不是唯一的阅读障碍,即便语言上没有任何问题,阅读也不一定容易,因为文章所使用的语言不是决定其难度的唯一因素。通过一些实证性研究揭示出,对一篇文章缺乏形式方面和内容方面的背景知识可能导致阅读理解困难。这个“背景知识”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文章作者写作时及作者本身的文化背景。所以,排除语言阻力尤其克服表层和深层文化迁移来进行有效甚至高效的阅读还取决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读前可提供、推荐有关参考资料,以便使阅读过程趋于更加顺利,摒弃依赖心理。
  (四)阅读方法恰当,阅读技巧得当。在阅读过程中,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阅读方式的不同。通过阅读者自身的心理活动及其理解效果,体现出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从而使课上实施单一或综合性的技巧训练更有针对性,防止盲目、生硬地套用。例如鼓励学生广泛储备各方面的知识。善于以新联旧,将孤立的成份组成有规律的系统。经常将旧的语言知识与新知识挂钩,学生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自己运用语言的应变能力。学生应运用各种方法全面理解语篇的意义,比如利用上下文、猜测、翻译等,不仅仅局限于理解语言表面含义,还应更多地了解语言背景知识,文化内涵的反映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等。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作为一种技能,是需要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和思考的。
  总之,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词汇、语法, 即通过阅读学习语言。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阅读的另外一个目的就开始变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他们需要通过阅读获取语言以外的其他信息。因此, 大学英语的教学应培养他们这种能力,应强化阅读和阅读策略的教学, 从而使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成为阅读过程的自然产物。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并研究于阅读教学,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地利用它,培养出具有更高英语水平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葵、俞君立.阅读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
  〔2〕Li Markstein、 Li Hirasawa. 发展阅读技巧〔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年。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
  〔4〕张正东、杜培俸.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科学出版社,1999
  年。
  〔5〕胡春洞、王才仁.英语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6〕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年。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