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英语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论外语教与学过程中的情感策略

论外语教与学过程中的情感策略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摘要: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只强调认知因素和智力因素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却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感因素)的潜在影响及作用,这一现象使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情感空白”。本文从外语教学现状入手,讨论了外语教与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因素。 

 

关键词:情感策略 情感因素 认知因素 外语教学 
   
  一、传统外语教学现状研究 
   
  传统的外语教学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情感因素。花在单词和课文讲解上的时间长,学生上课开口说英语的时间比较短,尽管很多老师意识到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性,但实际上采取的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掌握书本内容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育片面强调知识和智力,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关的情感因素,存在情感缺失问题,以至于出现“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 )”,从而导致学生的被动与盲从,导致认知和情感的分离。 
   
  二、重视情感策略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 
  个心理发展的前言地位。代表人物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缺乏性需求(或叫生存需求)和成长需求两大类。他认为当人们的低层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是不能得到第二类需求的满足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卡尔罗杰斯( Carl Rogers )曾指出:缺乏情感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它只会导致学习不负责任和麻木不仁。他强调,理想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情统一的“完人( whole person )”。1982年, 美国学者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情感过滤假设”,充分说明了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他认为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最佳的情感条件是: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充满信心和学习者心情舒畅、无忧虑感。克拉申( Krashen )也指出:好的语言学习者首先是一个“习得者”。“习得”能够获得足够的语言摄入( intake )。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 input )进行过滤的作用。根据他的情感过滤假设,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如果这些因素不利于语言学习,输入的信息就会丧失。情感过滤作用越小就越有利于语言的摄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的时候,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不能得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情感与认知不是两个对立的概念,相反,二者相辅相成。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效果。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育和语言学习的重要启示是:重视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为语言学习创造最佳条件。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在语言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注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而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其次,解决情感问题也是促进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情感因素策略的内涵 
   
  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用来规范和管理情绪,情感等等的方法。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是指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挥动力功能和信号功能的情感一面,主要包括焦虑、动机、态度、自尊、移情等。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中的动机、自信和毅力,所以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Krashen认为,就二语学习的语言输入而言,尽管含有i+1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至关重要,学习者应该同样注意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所起的过滤作用,才能使学习者的内在语言处理机制起作用,从而吸入(take in)已被理解的语言输入,增强语言能力。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常常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一)焦虑( anxiety ) 
  它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与不安、失意、自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