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英语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论语言意识在新课程英语中的渗透

论语言意识在新课程英语中的渗透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摘要:在《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被列为高中英语课程的五个目标,而言语意识虽“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它渗透于这五个维度的目标之中,即是语言的手段,更是言语的目的,本文从阐释:“语言意识”的涵义入手,进而阐明了培养“言语意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培养“语言意识”的方法好途径。

 

关键词:语言意识 词汇教学 阅读理解 文化意识 模拟命题


    在新课程英语中,语言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且不容忽视。遗憾的是,好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此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则张冠李戴地概之以“语感”,殊不知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语感是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而获得的语言直觉,看似不假思索,实际是旧知识的正面迁移,也就是“语言经验”。而语言意识,指的却是非外语环境中的人们在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时,通过一定的仿真摹拟训练,学会用目的语的文化和思维来理解特定语境中词汇的涵义,从而增强词汇的敏感性和灵活性,提高用词的精确性和得体性,最终具备近似于目的语的词语选用能力,使他们的词语表达更加地道,更具“洋腔洋调”,从而避免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现象。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日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而不是分析语言。这种“运用能力”,不但体现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更是表现为高考中的解题能力。不少地区的教研员在深入研究后指出,NMET试卷的较好区分度与考生的语言意识强弱直接相关,考生在好多考项上的失误,从表面上看是知识问题,或是解题思路问题,但深入探究,其根源则在于语言意识不足。因此,语言意识的意义不言而喻,它潜移于高考试卷中,尤其是单项填空和完形填空这两个题型。
    近年来的高考考试大纲中,无一例外地强调单项填空的命题原则为“考查考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命制考生靠死记硬背可以得分的试题”。特别是近两年来,对语言的得体性的考查体现得更加充分。只有掌握得体的英语,才是真正习得了英语。而这一切都对考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意识提出了挑战。
    如果说单项填空是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小语境的话,那么,完形填空则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大语境。将阅读理解能力和选词能力结合起来是完形填空的特点,这一题型越来越注重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与词义的匹配,填上一个词义合适的词,使句子通顺、短文完整,而不是在语法层面上做文章。它的干扰项的设置与语法结构错误往往无关,重在文意的千扰,体现了在语篇领悟和语篇解析的基础上检测词汇用法的特点。因此,完形填空这一题型的命题原则被阐述为“考查考生根据语篇环境进行词义辨析(包括词组辨析)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客观地理解行文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注重用词的准确、地道、高雅。而卜述的这种能力,正是语言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有的教师也隐约意识到“语言意识”的重要性,并且+,山句往之”,然而,或者由于理解偏颇,或者由于方法不当,终不得其门而入。那么,培养‘语言意识”究竟有哪些途径呢?我们知道,语言经验靠的是学生积累,而语言意识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深化。笔者在大量的探究和研讨中,总结出四点心得,在此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与方家商榷:

    (一)以词汇为依托树立语言意识
    无庸讳言,时至今日,以语法为重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好多教师头脑中还根深蒂固。对于词汇,他们认为那是学生的“课外功夫”。即便进行词汇教学,也只是蜻蜓点水,在跟读和听写这些形式上走走过场而已。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只会认词,不会辨词,或者辨词只停留在语法层面上的区别,而不会进行词义的合理延伸和词性的灵活转化,学生成了词汇这个海洋中的“旱鸭子”一一看似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在具体的语境运用中束手无策、无所适从,每个词看起来都似曾相识,每个词填进去都似是而非。换而言之,学生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训练和引导,因而不具备语言意识,导致他们“学”而不能“致用”,“触类”却不能“旁通”。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以词汇为依托,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学生。在词汇教学中,不仅停留在形、音、义的讲解,教师更应积极构建语境,对词汇的内涵和词义的合理延伸进行指导,避免孤立地讲解或练习生词。词汇教学虽然也讲解语言诸要素的组合规则,但重点则放在如何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正确而又得体地运用这些语言形式。当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教师还应有意识地选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