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联论下的隐喻阐释
语境,努力寻找最佳关联从而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的过程,便是推理过程。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听话人在语境中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话语的关联程度取决于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两个因素。同等条件下, 语境效果越大, 关联性就越强; 处理时付出的努力越小, 关联性也越强。而理解隐喻, 通常要付出较大努力, 相应获得的语境效果也较大。
3 隐喻
3.1隐喻的产生
用我们已知的、熟悉的事物来解释我们未知的、不熟悉的事物,这个过程正是隐喻产生的核心。它通过把已知的、熟悉的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未知的、不熟悉的事物上,从而加深了对不熟悉事物的认识,而这一过程也正体现了关联论的根本原则, 即是在相关事物或概念间寻找他们之间的最佳关联。
3.2隐喻的特征
隐喻构成是在于它本身具有的相似性。施喻者根据自己对目标域的认识或为了反映目标域的某一特征或特性,寻找与之具有相应特征或特性的源域,最终将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之上。所以,隐喻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相似性的选择,源域是相似性一方的载体,而目标域则是另一方的载体,彼此发生关联的纽带就是相似性。所以,相似性是隐喻产生的基础,是隐喻的基本特征,也是隐喻区别于其他相关语言现象的重要条件。
4 关联论对隐喻的阐释
4.1认知语境和隐喻认知
关联依赖语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听话人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思辨和推理,从新旧信息提供的前提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而隐喻作为一种语用现象,它的识别需要语境提供线索,人们通过想象力努力在本体与喻体之间建立统一,寻找喻底,如果这种统一或喻底能够适合当下的语境,与上下文的意义一致,就可以获得隐喻意义。
认知语境的关联性是识别和理解隐喻的依据和基础,在听话人对隐喻进行辨认和选择时,听话人的推理过程就是在多个认知语境中选择对于新信息来说最具关联性的一个。隐喻的理解靠的就是听话人假定说话人的话语具有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运用自身关于喻体的百科知识,构建前提,推理结论,从而获得隐含意义。
4.2最佳关联和隐喻理解
隐喻的理解就是寻找相似性的过程,本质就是寻找其最佳关联的过程。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原则是:“任何明示性的交际活动都意味着本活动有最佳的关联性”(1986:158)。在正常的交际中,听话人总是在追求和遵循着最佳关联的标准,即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适当的投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而这一原则在隐喻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