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英语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关联论下的隐喻阐释

浅谈关联论下的隐喻阐释

[作者:黄理漓[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最佳关联原则,认知语境要求一定条件下对话双方付出最小努力而获得最佳语境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说隐喻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体现了最佳关联原则。   4.3 关联论对隐喻阐释的理据   关联论可以对隐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阐释,是基于它对隐喻的几点认识:(1)隐喻是一种在更广阔的语境中出现的话语现象。(2)在隐喻中,说话人的意义的表达是间接的,因此说话人的真正交际意图需要通过相关性推理才能得到。Sperber和Wilson认为,隐喻不需要特殊的解释能力和程序,它是言语交际中一般认知推理能力自然发展的结果(Sperber & Wilson,1986:237)。在松散的谈话和隐喻中,话语的命题形式跟说话人思想的命题形式并不是统一的,但彼此相似,它们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共同的逻辑性质。隐喻的使用只不过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的话语的结果,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   5 结语   综上所述, 隐喻是一个认知过程,关联论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做出了阐释, 是对以往隐喻理论的一种拓展和创新。在关联论中, 隐喻的过程可看作是听话人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同时认知语境在隐喻的理解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将接受话语建立的新假设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推理, 最终获得隐喻含义的过程。关联论以动态的方式来考察隐喻的工作机制, 为隐喻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了新视角。但是,隐喻的解读仍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需要不同理论,各个学科间取长补短、共同研究, 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 Blackwell, 1986.   [2]Ortony, A. Metaphor and Thought[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3]李海辉.隐喻的关联性解释[J].外语教学,2000(2).   [4]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5]刘振前.隐喻的传统理论与理解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10).   [6]匡文涛.隐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2002(4).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3).   [10]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