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无机化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课件 分子结构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论文摘 要:本文结合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研究和探讨了如何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并以无机化学“分子结构”一章为例,详细论述了制作理念、技术手段、实践效果及注意事项,使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成为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灵活、迅速、信息量大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课件已广泛地应用在教育活动之中。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及其性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要想学好化学,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来研究宏观物质世界。但是决定宏观物质性质的微观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讲述无机化学“分子结构”一章时,教师很难把分子结构以及分子是如何由原子形成的过程讲清楚。“分子结构”一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此,笔者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丰富性、新颖性、趣味性、形象性等特点,将声音、图像、图形、视频等信息融为一体,采用PPT、FLASH、3DMAX、PREMIERE等软件,对这一章的课件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制作。
一、用视频加动画形式展现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区别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堂新课,导课很关键。如何展现宏观与微观的区别,把学生带入微观世界是制作该课件遇到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单纯用动画与实际相脱离,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设计了由宏观大海到一滴水、再到水分子的渐变方式来实现宏观到微观的质的飞跃。首先采用PREMIERE设计了一段大海的视频,再用FLASH手段引入一个放大镜,把大海放大至一滴水,再放大到水分子。然后提出问题:一滴水是由多少个水分子构成的?经过和学生互动计算,然后给出答案。
经过以上处理,既利用了视频的真实性、直观性,又利用了动画的可变性。视频时间不超过2分钟,避免了由于太长而淡化了教师的作用。该课件画面清楚简洁,突出主题,形成了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使“分子结构”一章的导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短时间内带入微观世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利用FLASH等软件制作原子轨道形成分子轨道的过程
要想增加课件的含金量,创作脚本是制作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