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摘要:英语作为中学一门主要的必修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本文将在这些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 人际交往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充实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把课堂内容与学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信息的接受与处理能力。信息接受能力是一种认知理解的过程,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语言、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在交往对象交往的过程中,一些语言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的理解,更需要对它的正确掌握。除此以外,一些非语言信息的理解也占据着内容,比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同样需要一种细心的体察。不仅要感知交往对象的情绪,还要分辨其言语中的情感态度。因此,人际交往能力中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好英语语言知识,还要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
极富被理解的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表达能力是根据人的性格特点等因素,在恰当地传递信息、表达信息的前提下,形成富有自身个性的表达风格。比如有的人热情奔放,喜欢张扬的表达方式,有的人则喜欢含蓄静默的表达方式。但无论是哪种表达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也就是容易被人理解的表达方式。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在使用英语语言时,应考虑到语境是否合适,听者是否理解等等。因此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正确含义,能运用好英语,让自己的表达不断地得到大幅度提升。
开放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开放心理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态度,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面对交往中出现的冲突与问题,能更容易接纳和包容他人。开放式心理体现为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接纳不同类型的交往对象,不畏惧同时面对很多人的交往,善于处理尴尬局面,能够利用幽默等方法使交际变得更加自然。在生活中也容易与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建立起友谊,能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并保持社会关系。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开放的心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出发,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自信心。在英语教学的过程,教师对人际交往能力与英语交际能力的概念比较模糊。在生活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能及时的互动沟通,严重阻碍了英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说。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用模式化的句型导向学生,语言交际功能的实际探讨不足。有一项对中学英语教学风格的认识的研究表明,有接近90%的教师认为理想的教学交往风格应该是风趣幽默型、情感型、民主型,但在教学实际中,却有接近80%的教师属于权威型和严谨逻辑型教学交往风格。这种理念与现实的不符现象,严重束缚了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
从学生课堂方面来说。英语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从学科角度出发,它强调的是技能的培养、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即表达,交谈的技巧性知识。但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交际能力的研究多着眼于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学阶段的交际能力局限于简单的对话模式,教师对中学阶段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另外在英语课堂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是有限的,这样就让课堂交往的机会也变得均匀不一。在课堂交往的活动中,往往是哪些积极的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师也比较喜欢这一类型的学生。一些学生很少参与的学生就相对缺乏锻炼的机会。这不仅会恶化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会拉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交往能力的培养贯穿课堂难以实施。
教师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必须提高英语教学能力,具备过硬的技能,并建立好与学生和谐交往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成功与否,与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水平密切相关。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以及通过身体语言暗示等其他手段传递教师情感与期望的能力,等等。
开展人际交往的主题活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可以构建英语教学的和谐教学氛围。主题教学活动可以是系统的活动,也可以是课堂前的一些交流活动。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的开展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活动,可以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营造一个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