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社会博弈中的高职发展刍议
出现挫折,但是国家发现自己还是必须向社会妥协,否则国家将不复存在,于是乎有了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在这以后国家改变了和社会博弈的策略和方式,这种策略和方式的改变在高等教育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思想政治课走进了高等学校的课堂,高校实行校长和党委书记双重负责制,加强高等学校的党委建设。在新时期,党课(思政课)和党建成为了体现教育的国家责任的抓手。
在公元2000年左右,中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兴起。这是高等教育本身对社会潮流所做出的回应,也是高等教育为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所做出的重大调整。时至今日,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职业教育在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上,已经和本科层次的学校平分秋色。
二、国退民进中的高职教育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一直存在着国家和社会的博弈,中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频频成为牺牲品,当历史迈入21世纪,我们看到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家对社会做出的重大退让,国家在回应社会经济发展呼声后,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兴起。同时,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促进了教育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紧密结合。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的一种新形态,国家通过在高职开设思政课,加强高职的党建,这些原有的举措恐怕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的意志。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资源的紧密联系,已经造成了一种社会力量的膨胀。国家会如何应对?
当然,或许我们言之过早。因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论,我们的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领域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社会经济力量,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社会经济力量,在与高职的合作中,未来可能施加两种影响:一、企业通过学生这种媒介会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带到学校中,并且有可能在校园中植入蔓延开来,这必定是一种自由化的思潮,无疑会侵蚀现有的思想阵地;二、目前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出资组成混合所有制学校的呼声甚嚣尘上,假如有谁第一个吃螃蟹,那么其它高职院校将竞相效仿,甚至会对本科院校产生影响,在目前国家鼓励民营资本办学的政策下,会不会出现一波学校公私合营化的浪潮尚难料定。
私立的专科学校是和私营企业联系最为密切的单位。两者的密切结合最终会为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目前还不得而知。表面上看来,私营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而私立学校追求的也是经济利益,两者结合是将社会资本与优质的人力资源做了深度的融合。但是,就这种结合我们就枉论这是社会教育的主要目的,还为时尚早。社会资本与优质的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