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摘 要:高校“问题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数量呈增长态势,对学校的正常管理形成负面影响,因而必须引起重视。“问题学生”有逆反、自卑、孤独三种类型,其成因较为复杂,既有家庭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制度层面的因素。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关注和重视;其次是行为养成;再次是提高认知力,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行为判断标准。
关键词:问题学生;成因;转化;策略
现代社会的显著特点是开放性和多元化,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丰富多样。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学生的个性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是必然的。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后,生源质量有一定的下滑,使得“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尽管不是主流,但负面影响很大,成为校园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是教师及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一、“问题学生”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所谓“问题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各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和表现,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存在着逆反、自卑、孤独等消极心理,普遍地表现为政治思想素质低、道德品质素养欠缺、学习态度不端正、容易产生过激行为、纪律法律观念淡薄等不良行为表现。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1.叛逆型。因对消极情绪体验得多而更具敏感性,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对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感到厌烦,对政治理论及学习比较反感,对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批评不以为然,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遵章守纪要求有消极抵触。这类“问题学生”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逃学旷课、吸烟喝酒、穿奇装、留怪发、打架斗殴、敲诈同学、沉迷网吧、不服老师管教、顶撞辱骂老师等。
2.自卑型。因学习成绩差、有违纪现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失去了进取心,总是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往往表现为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较差。
3.孤独型。由于学习成绩不佳,又无别的爱好和特长,这类学生在班级里不被看好,因此,他们害怕和老师沟通,不愿和同学交流,不愿在公开场合露面,我行我素,独来独往,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封闭内心的性格。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便会经常逃课、出入网吧,以此逃避现实,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精神寄托,或是沉溺于恋爱中,聊以慰藉自己的孤独。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