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任何问题的产生总归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是学生自身和外在因素共同催生的结果。
1.自身因素。从年龄上讲,大学生已经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中学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升学,责任能力方面的教育欠缺或缺失,有的学生其实本身就已存在问题,但在升学的重压下往往被忽视了,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余都在其次。进入大学后,在相对宽松的管理方式下,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或放任自流,自身内部的问题就不断突显,从而产生问题。
2.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父母对子女成长影响重大。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父母忙于生计,外出打工,造成孩子正常情感的缺失;另一方面,有的孩子受父母个人因素(如离异、再婚、单亲、溺爱、不良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粗暴式、疏于管理等)的影响,在中学时代就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完整的人格教育,进入大学后,极易在情感、性格、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从而成为“问题学生”。
3.社会因素。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给大学校园带来了生机活力。同时,社会的不良风气严重冲击着主流思潮。背负沉重的就业压力,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势必造成精神的空虚、失落和烦躁。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普遍地存在着“重个人轻社会,重功利轻道义,重索取轻奉献”的思想,过于注重个人而容易忽略群体、集体和社会,促成了问题的产生。
4.制度因素。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但在升学和社会习俗的双重压力下,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高等教育又对素质教育有较高的要求,二者形成了脱节和断层,低素质难以适应高要求;大学学生管理与中小学的管理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前者过于强调自主性,过分宽松,个别自律性差的学生就容易出问题;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很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陈旧老化,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使学生对大学由憧憬变为失望,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师生对立冲突。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出现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由结果找原因,通过自己的努力,促使“问题学生”的转变。
1.直面和关注。由于不良习气和不良行为,“问题学生&
任何问题的产生总归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是学生自身和外在因素共同催生的结果。
1.自身因素。从年龄上讲,大学生已经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中学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升学,责任能力方面的教育欠缺或缺失,有的学生其实本身就已存在问题,但在升学的重压下往往被忽视了,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余都在其次。进入大学后,在相对宽松的管理方式下,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或放任自流,自身内部的问题就不断突显,从而产生问题。
2.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父母对子女成长影响重大。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父母忙于生计,外出打工,造成孩子正常情感的缺失;另一方面,有的孩子受父母个人因素(如离异、再婚、单亲、溺爱、不良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粗暴式、疏于管理等)的影响,在中学时代就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完整的人格教育,进入大学后,极易在情感、性格、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从而成为“问题学生”。
3.社会因素。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给大学校园带来了生机活力。同时,社会的不良风气严重冲击着主流思潮。背负沉重的就业压力,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势必造成精神的空虚、失落和烦躁。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普遍地存在着“重个人轻社会,重功利轻道义,重索取轻奉献”的思想,过于注重个人而容易忽略群体、集体和社会,促成了问题的产生。
4.制度因素。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但在升学和社会习俗的双重压力下,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高等教育又对素质教育有较高的要求,二者形成了脱节和断层,低素质难以适应高要求;大学学生管理与中小学的管理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前者过于强调自主性,过分宽松,个别自律性差的学生就容易出问题;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很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陈旧老化,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使学生对大学由憧憬变为失望,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师生对立冲突。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出现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由结果找原因,通过自己的努力,促使“问题学生”的转变。
1.直面和关注。由于不良习气和不良行为,“问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