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简析大学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因素的思考与对策

简析大学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因素的思考与对策

[作者:王红乾 [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2.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大学推行“素质教育”、研究性教学、开放性学习,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利用课外资源,教师垄断知识的地位被打破,其权威心理受到挑战。师生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一方面使教学成为一种民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并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参与的能力,以民主化的教育培养一代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新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是一个提供咨询者,提供适合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的建议;是一个动机激发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之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是一个动力维持者,帮助学生维持自主学习的兴趣、建立信心,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是一个“以生为本”的践行者,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科学的探索过程,千方百计弱化权威定势、从众定势和经验定势,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挖掘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关系真正从正式的、刻板的、权威性的,转变为非正式、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合作的关系。
  3.互动的教学过程
  大学教学应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为基础,以全体学生参与讨论与研究为过程,为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大胆存疑、自主学习与发展提供条件与环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获取与运用知识,着力提高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动性。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理解高校生活、理解学生、理解课堂、理解教学生命,使大学教学成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探讨、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参与的过程,创造的过程,而非盲目接受的过程。从教师主讲到师生互动,从听讲到师生间平等的对话与探讨,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才能得到培养。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方法,启迪智慧;教师和学生是知识探究过程中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大学教学方法改革,有赖于高校教师进一步确立新的教学观、师生观、课堂观。
  4.较高的能力、素质
  大学教学方法的革故鼎新,必然要求教师把握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状况;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渊博的学识,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思想境界,在教学中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使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昂。教师应该具有超群的智慧和人格,给学生以终生受用的生存智慧、学习智慧和创新智慧;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注意观察教学过程中不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因素,寻求一种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和谐发展的机制,为学生提供一种宽松的、愉快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教学方法改革也是一种责任,教师要增强对学生、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教学方法改革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改革走上正确的轨道,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支持大学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综合保障

  大学教学方法改革,不仅是教育观念转变的理论问题,更是教学实践问题;不仅是对教法本身的变革,也涉及到对教学诸多软硬条件的改善和完备;不只是研究教师如何教,也关系到学生如何学;不是仅依靠师生的努力便可大功告成,还需要政策导向和管理制度的支持配合。总之,需要从高校管理层面采取根本性的鼓励政策与措施,形成系统推行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方案,有效吸引广大教师投身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
  1.改善管理,激发教师的改革热情
  大学管理是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改善大学管理,要立足于:(1)解放教师,主要是解放教师的思想,教学管理要松绑、放权,充分调动院、系、研究所、教研室的交流、研究、改进、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心情舒畅地开展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2)支持教师,主要是增加教师教学活动的自主自由度,营造一种宽松的改革氛围,鼓励教师大胆地改、大胆地试,如果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要肯定教师的积极动机,帮助他们分析问题;(3)激励教师,主要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客观、公正、规范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加强能力导向、创新导向、业绩导向,鼓励和支持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试验;(4)调动教师,主要是强化教师的育人动机,有着强烈育人动机的教师能正确认识大学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能够对自身工作怀有强烈而持久的热爱,自觉提高教学水平,规范教学行为,自觉改变旧的教育理念,代之以新的教育理念,认真选择、设计教学方法,高度负责地改进教学方法,着力提高育人效果。
  2.明确导向,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着教学方法的运用、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重视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1)坚持抓教师队伍建设与抓事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在高校内各支队伍建设中优先补充、壮大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中优先促进中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同时,优先培养、引进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高学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中优先选拔、培养教学名师后备人选。(2)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使青年教师通过辅助教授、副教授的主讲课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教书育人的水平。(3)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牵头,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创建教学团队,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改善环境,提供切实的条件和制度保障
  大学教学方法改革需要必要的教学条件和制度保障。首先是经费支持,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投入、实验教学投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及其设备投入、学生社会实践的投入等。其次是教学场所、设备等的提供和支持,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方面不能脱离现有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在现有物质条件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使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组合和有机化统一具有更大余地。其次班级授课规模会,据有关研究机构对国内百所高校班级授课规模的调查,30人以下的班级授课规模占班级总数的10%,50人以下的占班级总数的30%,余下的70%的班级规模都超过了50个人。这与美国的大学形成巨大反差,美国50人以下规模班级占总数的70%,30人以下规模班级占总数的90%。过大的班级授课规模会成为个性化教学和师生互动与交流的障碍。三是学校的制度支持,主要是梳理和修定学校的各种制度、规章与纪律、硬性约束与软性规范等,实现从教师和管理者本位到学生本位、从注重教学控制到保障学生学习自由的转变,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学校制度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四是建立专家、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大学教学方法改革成果评价机制,实现保证制度落实和严格执行的教学方法改革长效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五是由“倡导改革”到“有组织的革命性变革”,研究、制订系统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方案,配以明确和实际的举措,在高校内部形成自表层到深层协同转变的规模效应,包括大学的组织结构、教学流程、管理制度等,只有对模式和文化进行成功转型,大学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成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