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应该采取的新措施
1.加强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工作的规范管理,增强困难学生认定的高效性,提高困难认定环节的真实性
加强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的规范管理,需要从根源抓起,做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工作。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的不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工作的管理,确保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可靠。家庭困难的实际情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证明材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政府民政部门要做好调查工作,更需要村委或社区做好调查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调查材料。
高校要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程序,采取包含家庭经济情况调查—个人认定—民主评议—辅导员审批等多项环节的工作程序,辅导员对认定工作程序要认真把关,确保每个环节公平公正。尤其是民主评议,它是认定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由于同班同学彼此联系密切,相互之间比较熟悉,民主评议能较好地反映民情民意,有利于认定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同时,对于家庭经济确实困难而没有进行认定的学生,要积极动员其做困难认定,确保无遗漏现象发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和困难认定工作要做到位,需要多方面的积极配合,除了把好政府部门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关外,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诚信的优良品德,还要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出现自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2.高校要加强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定监督工作。要把家庭经济困难作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首要条件,家庭条件不符合条件,成绩再优秀也不能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奖比例较高,获奖金额较多,辅导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比较申请学生的基本情况。通常情况下,采取择优的方法,申请的学生谁的成绩优秀,曾经获奖较多,谁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机会就越大,更有这样的情况,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如果落选,一定就可以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笔者认为国家励志奖学金要把家庭经济困难作为申请的首要条件,同等贫困情况下比较学习成绩,而不是同等成绩的情况下比较家庭经济情况。要成立励志奖学金评定调查监督小组,对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定过程和评定依据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整个评定过程的公正公平。
3.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要严格评定标准,对于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困难的学生做好调查工作
助学金的评定应该在班主任指导下进行。可以通过向申请者同宿舍和其接触频繁的同学了解情况,也可直接向申请者家里或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打电话核实。班主任应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申请助学金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家庭经济等情况,并以此作为申请助学金的重要参考。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做到铁面无私,不能因为人情关系等其他原因无原则评定,对于困难学生多的班级,在名额分配上要有所侧重。在平时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班级中哪些学生生活简朴,哪些学生喜欢铺张浪费、摆阔气,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到国家助学金评定的时候就能做到公平公正,让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更多的资助。
4.高校应创新助学形式,无偿变为部分有偿,实现精神助困和物质助困的统一
高校应该改革学校部分岗位的用工制度,可以针对学生的需要设立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增加学生有偿资助形式,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付出来获取生活费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解决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是我国政府和高校共同的责任,它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学校和谐稳定的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公民机会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大意义,利用多种渠道开展高校困难学生资助活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给予他们经济资助的同时,还要对他们加强自立自强的思想教育,加强创业教育,使他们能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聪明才智,自己找出路,谋发展。这也是高校教育的根本所在。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