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民族地区高校项目化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

民族地区高校项目化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湘玲[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正确的结论”,影响学生在项目组的角色,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项目化实践教学评分体系中多采用教师评分体系,学生缺乏深入完成项目的兴趣,受教师自主评分控制的心理约束,缺乏来自如项目组成员、企业管理者等外界的压力。造成学生不关注同组成员的合作和绩效,以及社会外界的影响力。 
   教师教学目标的单一,更多地是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数量,教学质量约束小,同时又承受繁重的科研压力,没有利用更多的时间将学生的潜力和合作能力发挥出来。 
   (二)学生层面 
   1.项目化实践目标单一。参与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学生在态度上分为两种,被动和主动参与项目团队活动,以获得学习成绩。 
  被动参与项目和主动参与项目的团队区别 
   2.项目组凝聚力不强。由于学业任务重,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考研和参与公务员考试是重中之重,项目组容易处于停滞状态。并由于市场的竞争激励和变化而影响了最初的积极性,目标实现难,对自身出现了否定的心态。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助,很容易退出。或者虽在团队,但已经不参与任何活动,项目组成员的凝聚力不强。 
   项目组成员之间容易沟通交流不畅,可能来自不同目标、专业、性别,甚至可能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构成,常常跨越地域或者时间界限开展工作,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限,需要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来沟通。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沟通,而是拖延,容易失去信任。 
   3.项目组分工不明确。由于大学生团队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强调责任共担、领导权共享,使得传统组织中制度权力大大削弱。由于学生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岗位设置任务不明确,人员分配不合理,易和理论学业冲突。分工不明确容易造成项目组的凝聚力弱,目标实现难。 
   三、民族地区改进高校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注重项目化文化熏陶 
   在项目化文化的建设上,不仅仅是商业项目的深入开展,如商业项目,学生建立自己的摊位,这样仅限于小商品批发类型。更多的需要强调外界商业氛围对学生的影响,项目化文化在实践、认知和行为上的引导。如美国某大学引入地毯公司在校园设立促销点,当然这和美国大学生的生活独立性有关,但是这强调把学生作为独立的经济个体来设计项目的内容和流程,从心理角度更能促进学生从经营上来看待自身的社会性,认知到项目组的独立角色,更多关注商业的模式,对个人在社会经济历史变迁过程中承当的责任和参与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加强团队协作 
   从开学初始就开始建设团队,开展团队合作,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分工明确,对项目的整体发展有清晰的设计。也容易做到分数捆绑、毕业捆绑。这样也容易了解团队成员的能力,获得充分信任,加强凝聚力。 
   (三)强化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项目的内容设置上紧扣企业的需求。从项目的寻找开始就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挂钩,如某餐饮连锁店的市场开发项目设计,考核的结果就是企业营业额的提升。不仅仅是项目书设计内容的理论性程度,而且是实践检验的结果。项目不仅仅是教师打分,还有企业给出的分值,实践性很强,学生也较易对自己和团队负责任。 
   (四)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如何让学生在模拟市场课程项目中感受到市场的残酷和无情。曾有学校成立基金,在证券投资课程中投入资金让团队实盘进行证券炒股。姑且不论资金的多少,学生在这类课程中的收获之大无可置疑。对投资的风险、个人和团队的承受能力都有了实践的经验。当然这受到学校的资金投入和学生实践程度多少的理念限制。 
   (五)提升心理资本 
   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理论学习中所没有遇到过的需要自己来判断推进的实践环节、社交恐慌、自我认知的冲撞。没有固有的模式来参考,需要学生主动应对,积极地在实践中分析,保持乐观,带着希望,在时间的不断推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实践模式和社交方式,提高自我效能。实践心理资本的形成对以后的工作和创新创业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心理资本的提升有利于维护实践过程的长久性,内化为一种习惯。心理资本的提升需要在原有专业知识、技能和心理资本的共同开发下,方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不是单一的一项能够促成的。 
   (六)增强课程设置中的实践要素 
   需要从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案例设置方面来增强。 
   模拟与公司相似的教学环境,了解和熟悉公司未来的工作内部和外部氛围。如广州白云学院的管理模拟实验室,既有公司内部的部门设置,如人事部、财务部、销售部、信息服务部,还有企业外部的工商、税务、银行等机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尽早转变角色。在公司服务和生产流程的实践中,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不再仅仅是考试内容,而是生动的、需要自己去不断努力才能学好和实践的宝库。 
   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创业资源,创业培训、创业园、创业导师、创业企业来实现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利用校友资源,接受校友企业中的项目,优秀的学生组成团队,既有了实践的基地,企业又吸收了新鲜的血液,将优秀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在教师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同项目的学生和公司管理人员参与考核,设计合理的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杜才平.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湖 
  北社会科学,2015,(3). 
  [2]秦磊华,李丹.香港高校实践教学经验及启示[J].学术 
  论坛,2015,(1). 
  [3]赵晓红,谭英杰,赵永强.大学生创新平台的构建——以 
  太原工业学院为例[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4). 
  [4]郑家茂,吴涓,雷威.东南大学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构建 
  与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 
  [5]冯宪伟,刘巧曼.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精准营销人才 
  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