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从孔子交往伦理思想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

浅谈从孔子交往伦理思想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

[作者:陈雪英 张泽一[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要想达到交往中“和”的境界,人需要认真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I)尊重别人,允许别人发表不同的见解。孔子强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哪怕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所以孔子很强调尊重别人,对等地对待别人,不要傲视他人。每个人都应该独立思考,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特性、个性,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胸怀坦荡。每个人还要允许别人包括自己的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见解,尊重别人的意见,与别人以人格平等的方式共存。当他人有与自己不同的看法时,应平心静气地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认真地讨论、辩论,取长补短,相互启发,逐渐取得共识。在一时不能取得共识的情况下,采取求同存异的办法处理矛盾,协调关系。

    (2)适度交往。在交往中,孔子反对“过”与“不及”。《论语·子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子夏的学生问子张怎样交朋友。子张就问子夏的观点是什么。学生回答说:“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则回答:“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夏的交往观是对可交往的人就与他交往,对不可交往的人就拒绝与他往来。子张则主张同任何人都要交往。孔子评论二人说:“师也过,商也不及。”(《论语·先进》)他认为子夏和子张的交往观都属于“过犹不及”之类,缺乏交往的适度性与灵活性,在孔子心目中,唯有无过无不及的和谐交往才是正好的。

    综上所述,抛开历史的局限性,孔子的交往伦理展示给现代人一种有益的交往方式,那就是以和谐为中心、以爱为真谛的人我之间的平等交往,把“人和”看做人类社会最有价值、最可宝贵的因素。中国古人这种“和为贵”(《论语·学而》)的精神,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避免社会发生过多的动荡,保障社会生产的正常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曾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孔子交往伦理思想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启示

    1.平等交往、师生互爱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前提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首先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师生之间的交往应该也是平等的。平等交往的目的是理解和沟通,是对话与合作。在师生关系趋于淡漠的今天,首先要加强师生双方在平等交往实践活动中心灵之间的沟通。孔子把热爱学生看成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在他眼中,不存在不配和不堪教育之人。他还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了自己“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主张,即不管愚智、善恶,只要虚心求教,都给予热心指导之意。如孔子弟子宰予,孔子曾评价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坞也”(《论语·公冶长》),但是孔子仍然收他为学生,后来,他成为孔子弟子中“言语”学得最好的学生。“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热爱学生是现在师德的一个基本内容,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有了师爱,学生才会爱自己的教师,而由于对教师的爱,学生也才会敬仰教师,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孔子学生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因此,学习孔子“仁者爱人”的交往理念,注重师生心灵的沟通,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使每一位教师都值得学生爱戴,高校和谐师生关系也就有了建设的前提。

    2.师生互相尊重、宽容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途径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是21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尊重就是要把交往的对方当做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相互尊重是主体基本的道德修养。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有交往、对话、学习、合作的基础。尊重可以产生信任,信任可以使人互相敞开心扉,达到和谐的可能。尊重学生是热爱学生情感的自然延伸。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在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是平等的主体,相互尊重要求教师一方不能以真理的化身自居,对学生横加指责,因为事实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真理的化身,在世界上,必有其师,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是师生双方必要的、经常的行为模式。尊重必伴随着宽容;宽容是倾听的前提,是学习、欣赏的前提。由于教师和学生在客观上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因此,容忍差异,“和而不同”,是师生双方明智的选择。只有承认差异、宽容差异,才能互相欣赏。即使在学生顶撞教师的时候,教师也应着眼于发展,对学生循循善诱。孔子学生子路为人耿直、性情粗犷,经常批评孔子,但孔子并不计较,对他的评价仍然很高,说他有治国的才能。孔子的这种宽厚待生的行为无疑在启示我们,教师必须宽容学生的缺点,从成长角度看待学生身上的问题。所以,在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今天,师生双方发扬孔子的“恕道”是非常必要的。

    3.和而不同、师生互动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不竭动力

    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人格和个性特征,因此,师生之间交往应和而不同、师生互动。孔子时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平等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达到知识的共享与情感的共鸣。孔子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在真理面前,学生对教师也不必让步。这句至理名言反映了孔子坦白的胸襟。孔子不仅要求学生与自己“和而不同”,而且坚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即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倡导师生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当师生关系和谐的时候,即使教师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接受,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可当师生关系紧张时,即使是发自内心的表扬,学生也反感,认为教师是在讽刺自己、挖苦自己,收不到正常情况下的效果。在和而不同、师生互动情境下,师生处在一种和谐、友好、愉快而正常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都会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友情,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感、快乐感和满足感。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培养起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会使教师油然生出崇高、成就感,这样的教育效果才是真实有效的。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