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主体及其创新
传统的集体中心主义向注重个体价值的转变长期以来,每个独立的自然人参与到社会的实践中,既是社会生物的个体,又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在相同的环境中,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特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毕竟各不相同,每个不同的社会个体都有区别于其他的个体的特点。学生管理者坚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了大批“思想过硬,政治合格”的优秀人才,但是其徘徊在旧有体制框架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传统的学生管理教育过分强调奉献,强调把个人价值融入到集体价值中去的“螺丝钉”精神,并把它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楷模,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个体的尊重和保护,阻碍了个性的发展。
注重个体价值要求避免用集体的名义侵害个体的权利,其是对人本身价值的尊重和弘扬。注重个体价值并不是走向集体的对立面,只注重个体而不注重集体,它强调的是个体价值和整体价值的有机统一,否则就会走向极端的个人主义。
个性是个体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个性一旦形成就不易发生改变。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个性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相对可塑性的一面,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个性也会发生改变。基于大学生个性的可塑性,学生管理者们应针对不同学生个性的特点,因材施教。
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我意识较强,注重自我权利保护等特点,学生管理者们可以运用管理行为的连续带模式理论有弹性地把握尊重个性和塑造个性之间的关系[6]。从而选择是做出决策后由学生服从,或是做出初步决策允许下属提出意见,或是授权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识别问题做出决策,从一般意义上看,一统到底的独断专横和放任自流、不作约束的管理对大学生群体都是不适用的。
2、从“人本管理”深化成为“能本管理”
人本管理一方面强调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管理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要求人在管理客体中居以主导地位。尊重学生个体价值就是人本管理的集体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客观上要求对个人的权利观念和价值诉求予以特别的关注和培养。
然而,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责任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价值的诉求,更要教育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级人才。因此仅仅强调人本管理是不够的,教育功能要求学生管理者们从人本管理中引申出更为深刻的内涵。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