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及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它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它包括学习的需要、学习信念、学习兴趣、学习诱因等心理因素。对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及行为的研究,可以深层次地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到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症结,及时纠正不良学习行为,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论文关键词: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行为
一、学习动机的理论概述
1.强化论
S·R心理学家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斯金纳认为,无需将动机与学习区分开来。按照强化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取决于刺激和行为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牢固联系。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正强化,例如老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正强化,就缺乏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惩罚,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因此,在学习当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给予积极的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2.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等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和实现。因此,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爱和自尊”的需要,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保持良好长效的学习热情。
3.成就动机论
成就动机理论是由阿特金森所提出。在发展的过程中,人类获得了一种成就需要。成就需要的程度因人而异。阿特森认为这种强度的差异可以由一种假定的相对于追求成功的避免失败的需要来解释。一些人是成功趋向型的,而另一些人则对失败有高度的焦虑。成功趋向型的人通常设置中等难度的现实的目标,对成功的期望水平较高,而受焦虑影响的人选择任务难度时或者太高或者太低。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清晰对自身的归因认识,树立适当的发展目标。
4.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与传统行为主义的强化不同的是,他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惩罚;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而形成的对下一强化的期待。期待就是班杜拉所说的先行因素,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确立适当学习目标,形成理想的自我效能感。
二、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及行为的现状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和行为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王瑾曾对200名工科专业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动力强度”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在学习动机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4.7%。而目前工科专业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方法不合理、学习效率低、学习情绪低落、学习功利性强、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心态消极等等。
张爱莲曾对137名非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动机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约四分之三的被调查学生学习动机不够强烈。调查还揭示了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促进和阻碍作用的主要因素,如生存与发展、求知与完善、考试压力、上进心、父母的期望、成功的激励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专业与课程不符合学生兴趣、学校管理的个别环节欠妥、学校条件较差、教学状况不理想、课程时序安排不够合理等外部因素以及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自控能力不强等内部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阻碍作用。
工科院校大学生中男生和女生有着不同水平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对于社会取向、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四种动机,男、女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社会取向、害怕失败和小群体取向动机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个人成就动机水平则显着高于女生。男生比女生更加注重个人成就是否能够实现。张爱莲在对非重点工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中发现,在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中女生占多数,而在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中男生占多数。学习积极性居中的学生中男生较女生多,但差异相对较小。这表明女生的学习积极性状况比男生要好。
另外,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年级差异。刘淳松等人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出发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二、三年级的学生在求知进取动机水平上高于一年级;在物质追求和个人成就上三年级明显高于一年级;在社会取向、害怕失败的得分上,年级差异不显着。有学者从知识、经验和技能三个维度来考察大学生学习动机,一年级学生的兴趣主要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二、三年级动机呈下降趋势,大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习动机呈回升趋势,这可能与就业、考研等现实情况有关。由于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技能和经验的重要性,并且注重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养成,所以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等方面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学校还有自身的影响因素众多:社会和国家的需要、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求知与完善、责任感、上进心、成功的激励、考试压力、父母的期望等等。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中更多的是由于内部动机的推动。引人注意的是,认为考试压力是其主要的推动力的学生,多数是学习积极性居中的学生,这表明考试压力只能将学习动机维持在中等水平,很难激发学生持久而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也说明了内部动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将学生的内部动机与远大志向、报效祖国等远景性学习动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维持学习行为的稳定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当前社会、学校和学生应当重视思考和解决的重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