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型院校建筑结构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论文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结构类课程教学的现状,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院校;少课时;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了大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方面,与研究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实际问题。这就需要高等教育教学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而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教学时数日益减少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工程类课程进行合理地改革,以便在有限的授课时数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结构是指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由若干构件连接构成能承受荷载和其他作用的受力体系。建筑结构类课程就是以这一受力体系为研究对象而开设的一些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一般以“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基础工程”等多门课程分别开设,对于其他专业则多以“建筑结构”、“工程结构”或者“水工结构”等课程开设。本文以后者为研究对象。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涉及建筑结构类课程的专业主要有建筑学、给水排水、水利水电、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该类课程一般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开设,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课程现状
1.教学大纲缺乏针对性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应能体现该专业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应用性、实用性。但经调查比较,发现应用型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遍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并无明显的差别,即有些应用型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缺乏特色。这势必导致难以制定出对应用型专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专业的课程教学效果。
2.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现在有许多地方院校,尤其是新办院校,也都明确它们不能够再走研究型大学的道路,而要走应用型的道路,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应用型教材。教材的编著者及出版社出于发行量的原因,往往把几个相近专业的建筑结构类教材合并编著出版,使得市面上鲜有针对性较强的专用教材,更不用说应用型教材。另外,教材在内容上也有一定的滞后,较少体现新的技术、方法和工艺等内容。
3.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建筑结构类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开设建筑结构类课程之前,学生一般要先经过“房屋建筑构造”、“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施工”等多门课程的学习。建筑结构类课程是对这些课程的综合,并涉及到结构可靠度设计理论。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该类课程的主要特点。
4.课程实践性强
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大多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有的则是直接来源于对广泛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国家颁布有相应的设计规范和规程,并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适时修改。可见,该类课程实践性较强。
5.教学课时数有限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水利类专业中,几乎都开设了建筑结构类课程,虽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的特点就是总课时有限(基本都在50学时左右)。课时数有限、内容多,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加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二、课程教学改革要点
1.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
编制定位准确的专业培养方案(计划),再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计划)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及其改革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结构类课程教学大纲应体现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应用性、实用性。
2.结合教材建设合理改革教学内容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该类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加上教材的局限性,使初学者往往对各章节的学习目标和中心内容不明确,很难将各部分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因此,仅依靠教材进行授课很难使学生达到把知识点由点及线再提高到面的程度。要让学生融会贯通,还需发挥好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合理改革教学内容,组织好课堂教学。牢记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不迷信教材、不把教材当做指挥棒,提倡应用型高等学校,包括许多新办院校、地方院校,尽可能地自编或者合作编写应用型的精品教材,使得教师的教学有所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只要是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就可以调整授课章节顺序或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