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型院校建筑结构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采用多元化、多维度教学手段。对于基本概念、材料性能、建筑构造及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等叙述性内容的讲解采用PPT课件进行演示,归纳出学习目标和中心内容,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的学习理解。对于房屋构造组成、结构的荷载传递路线及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和破坏过程、破坏特征等内容,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模拟表达或者播放教学演示录像,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此法生动、直观,易于理解,既可获得其他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又可节约授课学时。对教学内容中的门窗、楼梯、楼屋盖等的类型、组成与构造也可结合实物案例作现场讲解,通过现场参观实物并讲解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掌握课程内容,形成整体概念。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推导等,则宜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参与具体推导过程,以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入开放式工具箱软件,以提高学生对“混凝土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必要时还可以安排自学与组织课堂讨论,而且各种方法还可以综合运用,为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授课前应安排、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认知学习,使学生有一个直观认识。
4.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由于建筑结构类课程自身的特点,实践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该把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该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在该类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常因教学内容多、学时数少等原因忽略了实践环节,使得培养的学生对工程应用缺乏了解和认识,以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实践和动手能力较差。因此,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建筑结构类课程的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一些现成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实践基地、校园内外各类现成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等)进行实践教学。并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制定出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在授课时综合运用,这样就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感性理解,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
1.实施情况
根据上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点,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福建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对课程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实践基地、福建工程学院的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施工馆)这一良好的教学实践基地以及大学城附近校园内外的各类现成建筑物及构筑物,把它们作为实践教学的素材。教材方面,着手编写适合各自专业的应用型教材。在此之前,我们暂时从众多教材中遴选出相对适合的主教材,并结合具体专业的特点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组织编写适合该专业的课程教学讲义,使其作为主教材的补充,摒弃了教材中的过时内容并添加了一些有关的新动向和新成就。如:采用现场参观教学,把教材不同章节中适合现场参观讲解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以减少现场教学的安排次数,提高效率;针对现有的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土建及水工结构基础》缺少有关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和可靠度理论方面的内容,在授课时适当增加相关内容,使学生能较好地从基本构件的截面设计跳跃到泵房及水池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样,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砌体结构中的粘土烧结实心砖,授课时就可以对过时的相关内容进行删除,以节约课时。针对教材相对滞后于实际应用的内容,授课时需及时补充更新,以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工程动态。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采用多元化、多维度的教学手段,课堂上以PPT课件为主,结合课程内容,在授课环节中播放钢筋混凝土梁受弯及受剪破坏和砖砌体受压破坏演示实验录像。通过播放演示实验录像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了钢筋混凝土梁和砖柱的破坏过程、破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加深了对相关计算公式、适用条件及其应用的理解,并引入了开放式工具箱软件;结合校内具体工程实例及施工馆内各种工艺模型,理论联系实际,现场教学讲解房屋的组成、门窗、楼梯、楼屋盖、墙面及地面装饰等知识点;布置建筑物的组成、梁与柱(墙)的连接等讨论专题。
2.教学效果
通过实施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基本能够使建筑结构类课程在授课时数较少的情况下达到教学目的,保证在教学计划时间内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转变了学生死抱教材应付考试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课余时间里学生也更愿意就课程内容与教师进行交流,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该类课程的学习信心,不再认为建筑结构类课程是枯燥无味的、难于理解的课程了。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对具体工程问题能有较直观的认识。从学生方面得到的反馈表明,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成效。
四、结束语
在教学活动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任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受教者与施教者共同配合完成。教师只要用心挖掘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敢于尝试,就能找到相对合适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对应用型专业的课时数少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现在所取得的仅仅是初步的成就,相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将来一定能够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