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及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并就高校体育文化对调节大学生不良心理症状和培养良好品格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娱乐和宣泄功能,能愉悦身心、调节情绪,有助于缓解大学生抑郁、焦虑、敌对、胆怯、强迫等心理症状;有助于大学生准确评价自我和他人,增强自我接纳和群体认同感,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处在一个快速转型时期,人们传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较大冲击。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渐出现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如父母对大学生子女期望值过高与大学生就业困难之间的矛盾;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不一致的问题;人际交往逐渐多元化与交际能力欠缺之间的矛盾;情感丰富与感情容易受挫之间的矛盾等等,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高校体育文化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是校园文化中独特的文化现象。目前,将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对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就高校体育文化对调节大学生不良心理健康症状和培养大学生良好品格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进一步提出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建议,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文化对培育大学生健康心理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1.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
在《辞海》中,文化是指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而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指高校师生在体育教学、体育保健、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并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高师生员工的体育观念、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
2.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制度文化是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也是高校体育意识的体现。物质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高校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客观物质保障。三者相互关联,是一个有机整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校体育文化包括学校体育的目标与任务、师生的体育爱好与志向、学校体育的氛围、传统与习惯、学校体育管理队伍及各种业余体育团体的组织机构、群体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各类竞赛、场馆设施的建设以及体育管理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还包括体育道德风尚、体育精神的价值等内涵。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状
1.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特定社会角色的要求,其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个性等。公认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指标有3条原则和7种能力。3条原则包括:心理与环境的协同性、心理与行为统一性、个性的稳定性。7种能力是:适应能力、耐受能力、控制能力、知觉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康复能力。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抑郁、焦虑、自卑、怯弱、孤傲、冷漠、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以及躯体化症状等。具体表现为:思想过度依赖、不能自理自立、任性、自我中心、情感淡薄、心中无他人、不信任他人、骄横、不合群、不善交往、受挫折能力和生存能力不强等。大学期间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而导致的问题行为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23.35%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2005年已达30%。[7]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高校乃至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