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浅析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浅析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作者:刘华剑[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三、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两条途径。第一,通过身心健康的交互作用实现。身体锻炼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心理学家凯恩在1983年对1750名心理医生的调查显示,有80%认为身体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60%的人认为应将身体锻炼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第二,高校体育文化通过精神层面上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实现对大学心理的积极影响。通过在体育锻炼和竞赛中领悟体育精神,从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人格缺陷,不断完善自我。
  1.高校体育文化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
  高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协会组织、对外体育交流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大学生在参与这些体育活动和体育组织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又要融入到集体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得不学习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使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在比赛当中,他们必须不断地交流沟通,局势有利或者同伴表现出色时,他们会用各种方式表示鼓励和认可;在出现失误、局势不利的关键时刻却能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这样,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大学生逐步形成了自信、自强、宽容、大度、尊重他人、不畏困难、敢于拼搏、遵守规则等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马塞(Massie)等人在1971年的调查中就已经发现:长期从事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体对抗性项目运动,能够使内向性格者趋于外向化,同时,运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运动者对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从而发展他们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
  2.高校体育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准确评价自我,增强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同感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应该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做出客观评价,了解自身长处和短处,明确自身存在的价值,能扬长避短、持续健康地发展自己的内在潜力。能促进学生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整体做出正确的评价。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身体表象障碍在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特别是女生,倾向于高估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心理学的研究显示,人格的形成及其发展与人的活动密不可分。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有利于思维活动和机体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同时,既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又能达到实现自我的心理满足,进而改变人的整个心理状态。
  3.高校体育文化有助于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个性心理的形成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体育锻炼不但要克服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困难,还要克服如胆怯、疲劳及运动损伤等主观因素造成的困难,同时,还要遵守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自己的个人行为,以有利于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另外,通过体育文化活动的表达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等人类先进的思想和愿望,在合理规范的竞争中锻炼自己的品行,并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个人与集体之间做出选择,在选择中表达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总之,体育文化崇尚“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基本原则,通过高校体育文化培养和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具有显著的效果。
  4.高校体育文化有助于缓解大学生抑郁、焦虑、敌对、胆怯、强迫等心理症状
  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高校体育文化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指标,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主要是以体育锻炼为表现形式和手段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调节情绪,是因为参与者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快感觉。心理学家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提升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以有氧代谢为标准的中距离和长距离慢速跑、变速跑能够松弛紧张的情绪;集体项目,如球类活动,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来抑郁焦虑;健美操、有氧韵律操等对焦虑有明显的作用。另外,麦克曼(Mclman)等人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者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参加身体锻炼者,而愉快等积极的心理变量水平则明显要高一些。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丰富,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拼搏进取的精神和树立崇高的理想有显著教育意义;它在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形成良好意志品质。另外,高校体育文化具有娱乐和宣泄的功能,能愉悦身心、调节情绪,有助于缓解大学生抑郁、焦虑、敌对、胆怯、强迫等心理症状;还有助于大学生准确评价自我和他人,增强自我接纳和群体认同感,从而缓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
  2.建议
  (1)各高校制定的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规划应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实大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平台。
  (2)体育设施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善体育设施激发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从而增强高校体育文化的吸引力及亲和力。
  (3)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和体育协会的积极作用,鼓励它们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磨练意志,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大学生自信、自强、宽容、大度、胜不骄、败不馁、尊重他人、不畏困难、敢于拼搏、遵守规则等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4)体育教学在高校体育文化中占有很大比重,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5)根据高校各自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和师生结构等以及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差异,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体育文化。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