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试论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

试论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

[作者:陈耀辉 游金辉[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论文关键词]创新型国家 大学生 科学素质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背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公民科学素质的要求,分析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现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影响,认为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措施。 
  
  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背景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全民科学素质的要求
  (一)我国与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差距
  国际学术界所称的创新型国家就是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家。衡量创新型国家的四大指标是:(1)科研与开发的投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创新型国家大于2%;非创新型国家小于2%。(2)创新能力指数。创新型国家超过25,非创新型国家小于20。(3)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创新型国家高于70%,非创新型国家小于40%。(4)对外技术依存度。创新型国家低于30%,非创新型国家高于50%。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约有30个,包括瑞典、德国、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等。
  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2005年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34%,低于世界平均1.6%和发达国家2%以上的水平。据测算,我国目前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39%左右。按照全球综合创新指标(Global Summery Innovation Indicator,GSII)创新领先型、创新先进型、创新追赶型、创新落后型国家来衡量,中国属于创新落后型国家。由此看出,我国目前的创新能力还很弱,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全民科学素质的要求
  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唯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 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纲要》中还提出了我国到2020 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四个指标: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社会基础。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本《纲要》明确指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同时提出“201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2020年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要求“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现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影响
  公民只有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才能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获得创新性成果,推动社会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然而,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有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我国的文盲人口达8507万,每10万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为35701人,初中文化程度为33961人,即是说,我国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70%。在25~64岁的年龄组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比例我国仅为18%,而美国为87%,韩国为66%;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我国仅为4.7%,而美国为35%,韩国为23%。据调查,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如下:2001年为1.4%,不到发达国家的1/10;2003年为1.98%,农村居民则低至0.7%;2007年虽为2.25%,但美国2000年就达到了17%,差距不言而喻。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只有加强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才能实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三、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必要措施
  (一)提高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社会基础
  创新型人才是民族的脊梁,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之中,植根于综合素质高、科学素质好的国民群体之中。因此,必须以广大劳动者科学素质的大幅度提高为基础,努力营造创新型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
  根据中国科普研究所2007年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第七次全国抽样调查的最新报道,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与其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即公民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也越高,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高,为18.7%。大学生作为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特殊的公民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又是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群体,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社会群体中接受高等教育、具备良好素质的大学生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领军作用,他们不仅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且是向其他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中坚力量。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加强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培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2020年将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