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思政工作新模式的兴起与发展看思政工作的时代特征
论文摘要:近年来,“生命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和“情商教育”等思政工作主要创新模式的实施,在广大教育对象中引起了良好的受众反应。本文通过简述几种思政工作新模式的兴起与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思政工作的依托研究更注重多学科交融、目标更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价值取向开始回归“本真德育”、落脚点从“注重宏观”发展向“着眼微观”、实施模式更强调可操作性等时代特征,并进一步指出思政工作应视野更宽广、更勇于创新内涵、时代对思政工作者提出更高的专业化要求、警惕不能减弱思政工作的政治性和独立性等启示。
论文关键词:思政工作新模式;时代特征;生涯规划教育;生命教育;情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改革开放后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指导着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这个过程无疑是艰辛且漫长的。在学科经历从无到有、从半独立到完全独立、从非重点到重点过程的同时,思政工作也一边逐步拓展更高层次的价值内涵,一边面临着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各种冲击。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借鉴哲学社会科学中相对成熟学科的指导经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核心方向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了新的教育模式和领域。在多学科融合的背景下,近年来以“生命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和“情商教育”等为思政工作主要创新模式的实施,在广大教育对象中引起了良好的受众反应,并充分反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特征。
一、论几种思政工作新模式的兴起与发展
1.论“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思政工作新模式的兴起与发展
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一种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的教育。美国20世纪初出现了以帕森斯为首的“职业生涯辅导理论”,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构建了完善的生涯教育理论和实践。近年来,生涯规划在我国高校思政工作中日益获得重视。教育部明确要求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对教学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教高厅〔2007〕7号通知)。现阶段,我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已从单纯的就业指导(主要由辅导员负责)转变为纳入教学计划(主要由专任教师课堂授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高校在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将其内涵进一步拓展,从规划职业的领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进一步发展到包含“学业、事业”等在内的人生规划“生涯规划教育”,在思政工作领域内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论“生命教育”作为思政工作新模式的兴起与发展
生命教育是旨在促进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最早始于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中国大陆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近几年来开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江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分别于2006、2008年将生命教育纳入德育公选课程,升华其与思政工作的结合。浙江传媒学院于2008年开设了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云南省教育厅于2008年将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开设为必修课,大力推动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生命教育的内涵在于大量融入哲学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生命案例,在思政工作中发挥着提倡珍惜生命、挖掘生命意义的积极作用。
3.论“情商教育”作为思政工作新模式的兴起与发展
情商(情感智力)是由哈佛大学的彼得·萨洛瓦里和新罕布什大学的约翰·梅耶两位心理学家在1990年首次提出的。1995年,有“情商之父”称号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提出了“情商”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的品质因素,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大致可以分为五方面内容:情绪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能力;认知他人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逐渐开出了“情商教育”公选课,浙江理工大学开辟了情商成长营以实施情商教育,在挫折教育、人际关系处理、情绪情感管理等方面起着教育引导作用,致力于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二、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时代特征
1.思政工作的依托研究更注重多学科交融
思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独立的二级学科指导下有力前行。但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已经借鉴了哲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中共党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一些专家与学者已开始在研究中借鉴协同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类和工程技术学科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生涯规划教育、生命教育以及情商教育都不同程度地融合了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背景,在多学科交融的背景下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坚持用学科开放的心态积极吸纳相关学科营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广纳博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