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试论环体因素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力影响分析

试论环体因素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力影响分析

[作者:唐百锋 鲁宽民 [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论文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国家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理工科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必然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实施对象。然而在实践中,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却受到了社会、学校及家庭等诸多环体因素的影响。研究和审视这些问题,探讨和分析这些现象,对于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论文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人才;卓越计划;培育力
  
  突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加大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必然选择和历史责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以来,已经受到教育界、理论界、科技界乃至舆论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理工科大学生作为未来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开发者、新产业的开拓者,作为未来推动社会变革、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储备力量,必然成为“卓越计划”的主要实施对象,其创新素质的培育也必然是“卓越计划”的核心内容。研究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环体因素,分析其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力的影响因子,可以为高校有效实施“卓越计划”、探索改革举措、增强培育效果、提高人才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一、社会环体因素的影响分析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毋庸置疑,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潜能的发挥。要促进“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和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力就必须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创新潜能的挖掘、创新能力的提高营造良好环境。然而,当前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就业环境等社会环体因素却严重影响着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
  1.政策环境:政府功能发挥的“有效度”的影响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从创新概念的提出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确定,再到“卓越计划”的启动,不难看出,无论是中央还是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并努力通过政府职能的发挥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然而在实践中,政府有制度、有政策、有要求、有落实机构、有舆论导向,但由于管理过多过细、职能转变滞后、管理标准统一、行政审批繁杂、政策执行不力、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等,“越位”、“错位”、“缺位”现象的存在,加上对高校相应的扶持政策不配套、评价机制不健全、经费保障不到位、竞争规则不规范、成果和产权不能妥善保护和推广等,这些问题致使许多高校既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又没有真正自由开放的创新氛围,而且缺少了让学生将创新灵感和创新欲望付诸实践的具体条件。可以说,目前政府在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中,政策执行的力度乃至职能发挥的有效度仍然不够,这不但影响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也阻碍着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和开发。因此,政府“要对高校减少上面的行政干预,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要发挥协作的潜力”,着力畅通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创新人才培育链,切实保障高校加大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2.舆论环境:主流媒体营造的“广阔度”的影响
  近年来,主流媒体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活动、科技成果等的关注度明显增强,社会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潜力的认识也明显提高。然而,由于多数媒体在报道中常常存在形式宣传多、观念倡导少,流于表象多、深入分析少,关注创新结果多、关注研究过程少,关注重点高校多、关注地方院校少等特点,忽视了现实存在的创新观念转变不够、创新活动资金不足、创新实践基地偏少、创新项目立项困难、指导教师难以寻觅等问题以及创新素质培育急功近利、学术不端行为屡有发生等现象,致使对政府、高校以及学生个体在许多方面缺乏有力的舆论监督。因此,主流媒体应当把视角重点投入到对学生群体创新观念的树立、创新活动的参与、创新素质的提升以及创新活动过程等全方位的关注上,通过舆论来破除理工科大学生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注重参赛、看重荣誉、不容失败的思想观念,倡导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提升素质、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校园文化、一种精神追求,贯穿于学习生活全过程,从而真正为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
  3.就业环境:用人单位形成的“认可度”的影响
  就业环境对大学生的就业起着激励、约束和导向作用。理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目标定位往往会受就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努力,加上政府“用人单位招聘时,不要重学历,要重视能力”的要求,目前用人单位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对创新素质有了较高要求。然而在招聘过程中,由于用人单位通过简单的笔试、面试不可能直观地看到毕业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也无法真实把握其创新素质的强弱,这就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依然还是注重应聘者的毕业院校、学习成绩,甚至通过是曾获得高层次获奖及有无四、六级证书来片面认定其创新素质和学习能力。这种现实存在使许多具有较高创新素质和较强创新技能的理工科大学生无法在就业市场上发挥优势,结果必然是严重挫伤他们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可以说,创新素质在当前有需求、有呼吁,社会也急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只是还没有形成市场。因此,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要得到根本性提高,必然需要社会和用人单位克服片面追求学历的倾向,强化对创新素质的考查,进一步健全评价选用制度,以切实提高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认可度。
  可见,要切实增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力,不仅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政策环境的保障、舆论环境的营造,也需要用人单位科学评价、需要政府系统研究和正确决策,只有这些方面相互联动、共同促进,才能真正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学校环体因素的影响分析

  创新人才的培育不仅需要外部环境的和谐,更需要校内环境的催生力。学校环境是培育创新素质的基础,并以其蕴涵的精神、理想熏陶和激发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磨炼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在教育观念转变、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方法运用、资源配置利用等方面的局限性仍极大影响着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力,也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的直接原因。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