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传播方式分析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传播方式分析

[作者:喻婷 叶艳君[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二、组织传播媒体

  美国的戴维·波普尔认为:“在人类社会中,人们长期以来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结成群体。这些具有特定目标的群体就是组织。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所谓‘组织传播’,是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团体内部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传播。其特征是:群体内彼此价值观趋同,自发性聚合;全体传播能对成员产生凝聚力和亲和力;个人参与全体的传播会受影响,产生对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并获得支持的力量;承认群体中的权威和个别人的威望;个人往往参与数个群体的传播;群体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保证组织传播能够正常进行,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意建立平等的传播关系,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对于高校而言,大部分学生处于各种各样的组织体系内,比如自然划分的班级、党团支部和以兴趣爱好为主导的各种学生社团。这些自然和非自然的组织都可以成为组织传播的媒体,发挥其在传播过程的有益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对这些组织的有效管理和引导,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织化传播。组织的特点决定了严格的上下级等关系层次的客观存在,它势必也会带入传播过程和组织内的其他活动过程中。上下级关系是否融洽,各部分的关系是否协调,人与人之间是否信任,都关系到传播活动是否能够正常进行。所以高校也要注意协调组织内部的人文环境,创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增强组织成员的归属感、认同感。
  组织传播应该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组织总是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各种学生组织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积极协助其解决问题。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高校学生走进人大,举行模拟人大选举,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的民主进步的活动,要接连办下去,并且不断加入创新因子。“组织的内外部都会不断产生新的信息,高校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将新的信息投入到传播过程,使组织成员对组织的现状有清醒认识并使自己的行为同组织的当前目标保持一致。”[6]

  三、网络传播媒体

  网络传播,简单来说就是指以互联网络为媒介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尤其是在各种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情况下,网络传播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校园内部新闻媒体的发达以及传播系统的健全超过其他很多社会单位,因此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高校的网络传播媒体可以发挥有效作用,比如通过校园网站传播平台进行价值观念、内容的深度报道和专题播报,教师可以通过校内、博客、微博、QQ等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还可以借助校内虚拟通信网、飞信等实现手机信息的群发等。网络传播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在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受众也日益“碎片化”,有着个性化需求。用同一个“面孔”,同一个声音,教师单向的传播“标准化”信息的时代已经不合时宜。网络媒介的发展,使传播者和受众的区分变得模糊,使接受者与传播者角色的交换变得容易和简单。学生从被动的阅读、传授信息内容,变为主动地去寻求信息,积极地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交流中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真伪判断能力,也有强烈的表达欲,渴望发言权。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博客、播客、社会服务网络SNS、微博等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话语平台。大学生可以在这些话语平台上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想法,共同分享实施,共同回答问题,表达思想和见解。高校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也要支持学生这一正当需求。
  (2)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性。网络传播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组合的多媒体传播,这正是技术开放性带来的直接成果。“技术的开放增强了网络本身的容纳力,技术的开放延伸调动了人类的各个感觉系统。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可以从过去单纯书本上的传授变为各种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电影、歌曲、纪录片等的形式,使学生的感官得到充分调动,并在轻松愉悦中接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
  (3)高校要注意加强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引导。因特网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上面的信息鱼龙混杂。网络打破了原有的国家、地域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约束,实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的交融。价值的多元、冲突、碰撞成为现实,面对来自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社会思潮和观念,高校学生无法用一种价值观去评判是非。由于现在互联网上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加之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网点多、信息量大,西方文化借助这种语言优势,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高校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要对学生进行理性引导,引导学生有选择的接受信息,控制各种道德虚无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