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做好特困大学生工作的思考
二、以六心教育为着力点,做好六合教育工作
1.普遍教育与个别关心相结合
普遍教育解决共性问题,是矛盾的共性方面;个别关心解决特殊性问题,是矛盾的个性方面。只有把普遍教育与个别关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既解决共性问题又解决个性问题,使工作落到实处。如:每学期开学时,在准确摸底的前提下,召开特困学生座谈会,坚持正面教育的方针,保证每个特困学生都感觉到我们在关心温暖他们;然后,区别程度和情况,对个别学生的问题采取个别谈心,重点关注,切实解决其入学的具体问题。又如:寒假暑假期间,部分特困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我们一方面安排他们勤工俭学,另一方面对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直接的经济帮助,并组织集中“吃年饭”等活动。2004级学生当中,有特困学生20多人,经过比较,发现模具专业学生赵俊患急性肝炎住院治疗,情况危急,我们就组织全系学生为他募捐近1万余元,使他及时得到抢救,并为他推荐落实了就业单位。2003级的特困学生相对较多,我们经过比较,发现机电专业石兴国同学情况特殊——孤儿、少数民族;因此,我们经过多方努力,把他与一个民营企业家结为“对子”,该企业家每年资助学费生活费共5000元,直至毕业。
2.经常性教育和阶段性教育相结合
特困生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我们一是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规律,建立比较完善合理的工作机制,坚持常抓不懈,经常不断地对困难学生进行关心帮助。同时又根据各个时期的实际开展工作。比如:特困新生入学时,我们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入学稳定后,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采取各种针对性的助学措施,有计划地满足他们在校园勤工助学的需要,促进特困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学期结束(毕业)之际,组织学生认真回顾小结,增强信心;每逢节日来临,组织各种慰问活动,关心体贴他们。2002级机制专业学生杨勇,脑血管畸形,在湘雅等医院做了2次大手术,花费医疗费8万余元,我们组织募捐3万多元,在他的病情稳定出院后,我们又每月定期安排专人慰问,为他辅导功课。近3年来,发放慰问金等1.5万元。
3.传统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创新手段的结合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特困生工作要与时俱进,传统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创新手段有机结合。传统方法是常用的方法,现代教育创新手段是工作创新。如:每当元旦,困难学生得到补助金的同时,还会得到我们赠送的一张贺卡,上面用中文和英文写着令人振奋的格言与警句。从2002年开始,每到中秋佳节,特困学生除了得到补助外,还会收到我们真诚的慰问信,学生深受感动,他们的家长也同样收到我们的情况通报,由此而特别放心,既坚定了家长培养学生成才的信心,又为学生的学习和拼搏提供了新的动力。我们提倡各班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优势,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助学帮困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助学帮困方式和渠道,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难题。如:模具专业女学生周湘平,家庭十分贫困,两个弟弟上学,她一度辍学打工,我们就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假期对她强化电脑培训,并帮她推荐岗位,该生被共青团衡阳市委评为“优秀特困生”。目前,我们正利用网络平台等,由学生会团总支制作生动活泼、富有情感和哲理的flash,送给特困学生,受到欢迎。
4.学生互帮和任课教师引导相结合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特困学生的工作由学生和任课教师来做,有其独特的效果,于是就组织学生党团员,建立一支从上到下的学生助学帮困队伍,充分发挥互助互帮作用,特别是协助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工作。与此同时,要求任课教也来关心特困学生的学业和品德修养。2000级机电专业特困学生封湘南,在数学、计算机、英语等6名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一等奖,这样既使其学业有成,又解决了他的经济困难。
5.解决实际困难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困难学生问题也在逐渐不断地变化,并向多元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顺应具体情况变化的特点,我们在抓好物质扶助的同时,积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为学生在大学的顺利成长提供持续动力。不仅想困难学生所想所急,不遗余力帮他们解决经济困难,从多方面给困难学生创造一个和谐与宽松的学习环境,更重要是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注重思想教育,强调从思想上引导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帮助学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鼓励他们刻苦学习,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获取奖学金、助学金。据统计,我们每年为特困生解决具体困难30多件,特困生中近65%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等级和不同种类的奖、助学金。
6.典型激励与见微知进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典型就没榜样,就没有经验和影响,就不能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劲推动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要注意树立典型宣传典型。我们在社会实践、校园文体活动、干部选拔、评优评先等各个培养环节上形成了良好的特困生教育氛围,注重选拔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用特困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行感染更多的同学,培养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特困学生;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展示他们的风采,现身说法,勉励特困学生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取得进步。在度过3年大学生活后,2002届模具专业毕业生特困生杨东平这样说:“我在生活上一直很拮据,但我并不因此而尴尬,我倒认为这让我比同龄人成熟得更早、经历得更多。感谢学校、老师给我的鼓励、教育,使我从一名只知读书的孩子,成长为有理想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校学生会主席、省优秀毕业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特困学生刘丽萍,2岁失去父母,性格内向,入学后得到了4000元的国家奖学金资助,也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教育。一学期后,她逐渐熟悉了大学生活,性格逐渐开朗,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学习刻苦努力,5次获得了学校甲等奖学金,3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干”,她任2001级模具二班班长,该班被评为2002年度“湖南省先进班集体”。据统计,近年来,有36名特困学生被评为“湖南省三好学生”、“湖南省优秀毕业生”等,一大批特困学生获得各种表彰奖励。
要使特困学生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成为大家学习的典型,从某种角度来说似乎有更大的难度,我们的成功之处是“见微知进”,一旦发现他们有所进步,哪怕是极微小的,我们都特别地关注,及时地鼓励,使他们去掉自卑感,增强自信心,由此增强勇气,加快进步的步伐。通过有意识地树立特困生典型,又有效地带动了特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真可谓“拨明一盏灯,照亮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