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试析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概论”课教学质量研究

试析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概论”课教学质量研究

[作者:刘小刚[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从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而言,“概论”课普遍采用了大班联合授课的方式,课堂纪律不易控制。学生早退、旷课、走神等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课堂纪律难以维持、课堂活动难以展开等问题的出现。
  “概论”课师资队伍不稳定。有大量的兼职教师和辅导员参与其中。加之,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和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对新的实践经验的及时解读和总结,缺乏运用理论对重大的国际国内时事问题的分析和评说能力,缺乏理论深度和时效性的讲解,在讲课时难以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概论”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复内容的协调;如何切实有效地展开“概论”课实践教学、解决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实际问题等。

  三、“概论”课的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根本出路。“概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进一步重视“概论”课的建设与发展。借当下教育部开展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检查活动,努力提高和加深对“概论”课的认识,使其从不感兴趣到充满激情,从可有可无的散漫到持之以恒的重视,从只为考试的应试教学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教学。
  教学手段上,要科学、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从而消除学习的枯燥性,激发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此外,注重网络教学建设,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利用 ftp 空间、校园网视频点播及校园论坛等网络资源,使学生朝着个性化、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既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又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着改造、控制和驾驭,过多地追求表面形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和结果。在“概论”课的教学活动中,要开展互动式教学,营造共同参与的受教育的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管理中,实现从“填鸭式”课堂讲授向讨论法、专题式、问题法和案例教学等方法转变,开启学生的思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是“概论”课的主体,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教育过程看,两者具有双向互惠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负有责任、教学能力强的“概论”课师资队伍。树立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他们的专业知识体系得到不断更新,提升“概论”课的说服力和现实感;同时聘请理论专家和对省情市情有相当研究的专家担任本学科的兼职教师。这样既能弥补校内主讲教师知识不足和实践经验的缺欠,又能确保“概论”课教学贴近省情市情,提高教学的吸引力。
  主体间性理论要求实现交往互动式的“概论”课教育教学模式,在秉承平等沟通、理解共赢、双向互动的原则基础上,实现互主体教学,践行民主平等思想、树立宽容意识,共建场域情境。面对“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以上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之外,还需要探索教改思路、完善教学计划,实现课程教学模式体系化、实践课与理论课教学同步化、课程教学手段现代化、课程教学特色化、课程建设与管理制度化,想法设法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努力提高“概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