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科大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普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在各学科的研究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也由原来单一的面向计算机一级考试向大基础课程转变,增设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网络编程等诸多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让文科大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具有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一直教学研究的焦点。本文在分析文科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后,提出了思维方式渗透,强化专业术语使用和学生行为方式训练三条文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素养 文科大学生 培养
一、引言
当今社会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新式的办公、生活模式,将人们带入了数字化社会的新时空。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人才。大学计算机教学为了顺应这种变化,将原来以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向提高计算机在各个学科中的实际应用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通过增设计算机高级课程,进行分类分层次培养。大学计算机课程培养的目标就是要让使学生能够在其所学专业中有意识地借鉴、使用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自身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后,在高中实行文理分科制,尽管在制度上还保留着文科学生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的要求,但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这些课程只是象征性的学习一下。在这种背景下,进入大学学习阶段的文科学生,初步具有的是人文学科领域研究所需要的形象经验思维和研究方法,而对于计算机这门理科课程,要学好,学懂,学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而新的教学模式中,除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等内容都在学习之列。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文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的研究,从学生主体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文科大学生计算机素养的问题。
二、计算机素养的内容
计算机素养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为工具素养或直接称为信息技术素养,其含义是利用计算机或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1]。计算机素养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它是随着全球社会新信息技术的角色转变和技术发展而发展的[2]。洛克希德(Lockheed)等人在一个学校计算机素养评估的调查项目中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计算机素养可以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在信息社会更具有竞争力,需要知道的关于计算机的任何东西,需要用计算机做的任何事情。
计算机素养包括三种能力:技能、知识和理解。它包括:第一,将计算机用于帮助学习、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对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功能、应用、性能、局限性以及社会含义的知识的掌握;第三,出现新的应用和社会问题,对它们进行学习和评价时所需要的理解力[2]。
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计算机素养的具体内容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人员自身发展定位的变化而变化着。当今所处的信息社会,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使得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交叉学科领域都需要大量能胜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和外语一样成为用人单位主要考虑的一个指标。这就对大学计算机教学,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大学毕业生应具有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能,能够解决专业领域内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知识的更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已经是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除知识传授和应用能力培养之外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要很好的分析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先要了解一下文科和理科。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我们习惯上分为了文科和理科两大类。无生命世界及生物领域属于自然科学,其分化出的各门学科被看成理科。人类精神和社会领域属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被看成文科。从研究方法上看,理科主要是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客观实验和运用公式、定理进行逻辑分析和论证,而文科则主要是进行定性研究,现象描述和经验思辨分析评价[3]。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分类为各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如今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靠单一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无法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尤其一些交叉学科,更是需要文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在如今的科学研究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必须的工具,从资料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