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乱象的原因分析与监管建议
,但这并不是成为大学生被当成金融机构“鸡肋”的原因。“鸡肋”问题实质上是金融服务供需错配,即大学生由于其学生身份,在短期内缺乏独立支付的能力,但是其未来可预期收入却较高。
正规金融机构不应“因噎废食”,而应抓住大学生这一广大市场,利用大数据进行金融科技研发,对大学生目前的专业、发展空间、未来收入进行量化,建立大学生金融服务信任机制,打造一个具有还款期较长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政府应以财政支持等手段积极鼓励和引导基于商业逻辑、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新型正规化金融产品,通过政府层面对金融产品合理性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为产品顺利运行增加信用;另一方面,可降低大学生群体的交易成本。
(二)完善征信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使网络金融借贷这一具有虚拟性的交易过程成为重复交易。在没有信用制度约束的情况下,个人和贷款平台很容易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失信。互联网金融平台具有实体平台所不具有的流动性和分散性,难以用通常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惩罚。建立信用制度,不仅使相关业务机构获得可靠信息,而且通过汇总个人信用信息情况,形成了信用记录及相关等级评定,借此对其以后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客观上对不守信行为起到了监督和惩罚作用。
1.完善征信体系,建立评级制度
建立信用信息库是过程,而根本目的是实现信息与授信者共享,即通过互联网等平台使授信者准确、完备、高效地进行查阅使用。通过构建征信制度,可从社会层面了解学生和借款平台的信用情况。辅之以评级制度,可将大学生花费于挑选平台上的时间成本、信息收集成本最小化,减少其产生“理性无知”的几率。而贷款平台也可避免原本低效的信息收集方式,直接通过个人信用评估等级,针对复杂的个人信息快速制定决策,提高授信决策效率,尽可能地防止不良贷款出现,规避逆向选择问题出现。
2.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监管机制
失信惩罚监管机制是个人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个人信用的正常运行。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经济、行政、舆论道德遣责等手段的运用,惩罚不守信者,增大不守信者的成本,使其失信成本远远高于所得,[3]同时,失信惩罚机制将交易双方中因守信问题产生的矛盾上升为不守信对于全社会的矛盾,以强大的压力使其放弃选择不守信策略。在建立相关机制时,可考虑在必要时采取博弈中的“冷酷策略”,即贷款平台一旦失信则将其永久逐出市场。
(三)学校的惩罚监督
1.对平台线下发展的监管
(1)落实监管责任。学校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