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岗位模块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目前,大部分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只是由“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实训”二项组成,训练项目和时间均不足;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校外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极低,基本上只能做到跟岗实习,这就迫切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增加校内技能训练课程,完善实践课程体系。《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当前,许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脱节,更没有围绕会计工作过程、岗位需求设置,进而造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需求相脱节,最终导致学生考证过关率低,对口就业困难。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为了解决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如下改进措施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一)会计专业课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因此,中职学校应尽快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中全程开展德育渗透。
(二)充分开展企业调研,确立岗位群,进行岗位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考查,开展了会计专业岗位的论证,并整理、归纳出会计电算化专业适合从事的岗位群,包括出纳岗位、会计岗位、会计电算化岗位等,并依据职业岗位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对会计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进而确定学生必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现将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说明如下:会计核算要求能明辨各种经济业务原始单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会计凭证填制要求能正确判断各种原始单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性质和类型;会计账簿登记要求能按照会计规范正确计量各种经济业务;会计报表编制要求能正确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而具体的岗位对工作任务及知识、素质、技能的要求又有一定的区别。
(三)按照职业资格和工作过程确立“岗位模块”课程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打破学科界限,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整合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内容,打破学科界限,按岗位需求确定教学模块,充分与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工作过程相适应,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从业者的角色转换。
会计电算化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分为公共模块和专业模块。
公共模块:人文素养,设置语文、德育、礼仪、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课程;专业基础知识,设置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证)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设置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基础实训课程。
专业模块:收款员岗位设置收银岗位实务;出纳员岗位设置出纳员岗位实务;会计员岗位设置采购及应付款项、销售及应收款项等;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会计电算化实训;记账员岗位设置库管员岗位实训,实习岗位模块设置会计岗位综合实训。
(四)遵循行动导向实施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
课程体系与行动导向相适应,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看得见、摸得着、会解决、会应用”,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三、课程体系操作实效
新课程体系把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一切都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立脚点,“岗位模块”课程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强调课程面向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经验,使学生在探索中进行学习和知识的积累。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促进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
[2]王丽萍.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