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实证研究
奖学金制度持正面的观点,认为能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可以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内部劣势(W)
1.大学生对于责任伦理教育现状认识不足
《论语·公冶长》中说:“未知,焉得仁?”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大学生在责任伦理教育方面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助于产生参与责任教育的动机,从而形成源源不断的自我激励,有助于更快的实现责任教育的目标。
然而,在调查中,仅有22.2%的学生认为自身责任意识较为薄弱,亟需责任伦理教育的增强,30.1%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应承担的责任,还有47.7%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在关系到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大局时会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在调查中,25.1%的学生表示关注时政,其余74.9%的学生仅关心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或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就大学生而言,不了解时政,便不了解国家社会,不了解国情民生,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便无从谈起。再者当前世界形势下,相比于国家民族安危存亡的时刻,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才能真正体现大学生责任意识。可见,大学生对于责任意识的认识并不准确,对于责任伦理教育现状的估计也过于乐观。
2.责任伦理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
虽然高校拥有丰富的责任伦理教育资源,但是现有的资源分配方式使得它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首先,虽然高校从事责任伦理教育的教师队伍覆盖面广,从大学生的知识传授(“两课”教师)到日常生活管理(辅导员及班主任)均涵盖其中,但是高校目前并没有将这些点连成线,“两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及班主任之间联系较少,基本处于脱节状态。同时,责任伦理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责任意识的培养必须是一个理论联系实践,以实践为主的学习过程,不能合理的利用教师资源形成体系,也就不能达到责任伦理教育的预期效果。
其次,“两课”虽然作为责任伦理教育的主战场和主阵地,但是并没有有效的起到相应的作用。在调查中,认为“两课”教师在责任意识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仅占14.7%,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对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分别占45.2%和37.1%。责任伦理相关知识的传授,从课程设计到授课方式,再到课后实践,都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生学以致用,使责任伦理教育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影响开发有限。在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