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师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启示
学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只有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才能获得。以往大学教师往往远离中小学教学的实际,容易陷入从理论到理论的泥潭里。而大学与中小学链接,大学教师把中小学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了实践性的研究资源,使教育的学术研究回到鲜活的现实中,使理论返回了思想的故里。这样,使教育理论不再是空泛概念的“文字游戏”,有了它生长的土壤,使其理论真正来源于实践,继而指导实践,从而真正焕发出生命的光彩,真正成为“为实践的理论”。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在与大学教师的交流过程和指导实习教师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不断获得新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其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不断地受到挑战和冲击,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地对教育世界进行追问,对教育问题进行苦苦思索,最终使他们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反思型实践者”,进而促进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发展。
综观我国的教师教育实际情况是:教师教育主要依靠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和教师培训中心来进行,很少与中小学发生联系。长期以来,从事实践的教师和进行理论研究的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形象,二者的区别导致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形成一种简单的“生产—消费”的单向传递关系。教育理论工作者追求和关注的是教育研究的“科学化”,而非具有丰富性、经历性与完整性的教育生活,把个体的生活与职业生涯,经验知识与科学知识对立起来,因而容易使教育研究脱离形成教育实践的需要,形成的理论知识就难以满足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对中小学老师的培养,比较重视以“文凭达标”为核心的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忽视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在知识传授者的位置上,处于对“教育知识体系”被动接受的状态,成了教书匠,失去主动寻求教育理论指导、整束与批判的机制,失去获得研究、发现、创造的机会,被动地听从管理人员、课程论专家、教科书编纂者的指导,成了应声虫、传声筒,使他们的形象毫无专业意义。因此,借鉴美国的经验,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应让广大教师(包括师范生)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强调教师对自身课堂经验的不断反思及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吸纳能力,有效地促进教育
综观我国的教师教育实际情况是:教师教育主要依靠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和教师培训中心来进行,很少与中小学发生联系。长期以来,从事实践的教师和进行理论研究的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形象,二者的区别导致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形成一种简单的“生产—消费”的单向传递关系。教育理论工作者追求和关注的是教育研究的“科学化”,而非具有丰富性、经历性与完整性的教育生活,把个体的生活与职业生涯,经验知识与科学知识对立起来,因而容易使教育研究脱离形成教育实践的需要,形成的理论知识就难以满足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对中小学老师的培养,比较重视以“文凭达标”为核心的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忽视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在知识传授者的位置上,处于对“教育知识体系”被动接受的状态,成了教书匠,失去主动寻求教育理论指导、整束与批判的机制,失去获得研究、发现、创造的机会,被动地听从管理人员、课程论专家、教科书编纂者的指导,成了应声虫、传声筒,使他们的形象毫无专业意义。因此,借鉴美国的经验,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应让广大教师(包括师范生)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强调教师对自身课堂经验的不断反思及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吸纳能力,有效地促进教育
Tags:
上一篇:我国教育领域时间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下一篇:怎样做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