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千方百计打造精品教育全力以赴缩小城乡差距

千方百计打造精品教育全力以赴缩小城乡差距

[作者:太原市尖草坪区教育局[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一是校长竞聘上岗。通过“报名推荐一演讲答辩一专家打分一综合考核一民主测评一公示结果”六环节,最终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校长。二是中层自主选聘。给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是尖草坪区教育创新管理的又一重大举措。教育局直接把学校中层干部的选拔任命权交给学校,由学校自主制定符合校情的选拔方案,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校长集体述职。2015年初,全区72名校长、8名教管中心主任进行了为期2天的集体述职,邀请专家现场打分、点评指导、量化考核,作为干部竞聘和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区教育局精心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领导及教师多次参加师德师风专题讲座、暑期提高培训班、全员培训活动、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以及各类学科培训。2015年培训人次达1700余人,使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实施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为了让每所学校都能有好校长、好教师,校长交流采取轮岗竞聘,教师交流采取划片补缺的方式。2015年,全区交流教师158名,交流比例12.8%,其中市区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65名;交流校长22人,交流比例280/0。交流充分缩小了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师资差距,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延伸扩展,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有效保障教师待遇。为稳定教师队伍,我区还在教职工编制核定、评模选优、职称评聘、福利待遇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新招聘教师大多分配到农村学校,且三年不调动,五年不进城。另外,区政府按照区域的不同为农村教师每月发放不同额度的津贴。
四、抓教学、重内涵,教育质量升起来
深度合作促提升。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在教育质量提升上下足了力气。2014年11月,区政府召开了尖草坪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启动会,区教育局与省教科院签订了《尖草坪区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协议书》。省教科院为我区量身定制了《尖草坪区教育质量提升项目三年工作计划》和《尖草坪区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行动二十一条》,利用3年时间,借助专家的指导,为我区培育15所小学特色学校、10所初中质量提升基地校、30所优质学校;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较高管理能力的校长队伍;培养一支爱岗敬业、勇于探究实践、精于教育教学的教师团队;带出一支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反思学习的教研团队;形成一批特色发展、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学校。
行政推进促落实。教育局采取局领导蹲点、包校、包质量的措施,7位班子成员分别承包1至2所学校,做到“六个一”,即每周下一次学校、听一节课、参加一次评课议课活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留下一个建议,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把过去的“坐听汇报”变为现在的“靠前指导”,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及时解决了学校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学校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校际结盟促成长。我们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分为8个教学片,其中中学3片、小学5片,确立活动主题,每月活动一次。通过共同备课、同课异构等形式,逐步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优质资源得到共享。
把脉问诊促学习。为了尽快提高我区的教育质量,省教科院高密度高频次地请进专家、校长为我们献计献策。先后有27位省级专家、10位名校长、38位省教学能手,多次深入我区学校把脉问诊、指导课改。
外出取经促发展。为了让教师亲身感悟课改的魅力,教育局组织了5次7批共436人次,先后走出去,前往灵石二中、阳泉十二中、左权宏远中学、汾西二校、沁源实验小学等课改名校学习取经。外出取经拓宽了教师视野,找到了与名校的差距,激发了热情,唤醒了大家课改的强烈意识。
苦练内功促成效。在省市专家和课改名校的引领下,全区掀起了课改的热潮。经过努力,尖草坪二中的“导学案”模式、尖草坪六中的“导、学、讲、评”模式、实验中学的“导学讲练改”五位一体高效课堂模式和阳曲中学的“20+50”教学模式在校内纷纷推开并大获成功。现在10所初中已全部推开课改,实现了“一校一模式”。
五、抓特色、创品牌,一校一品树起来
为了强化特色建设,我们出台方案、制定细则、召开启动会,抓示范、促推进,抓培训、促创建,全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确定了“一三四”的方针,即树立一个目标——“校校有特色,生生得发展”;采取三个步骤——“特色项目一学校特色一特色学校”;抓好四个坚持—一“坚持校长主体,坚持循序渐进,坚持课程推动,坚持自然积淀”。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果:科技实验小学和恒山路小学的科技教育、实验小学的少年军校、第二实验小学的经典诵读、双语实验小学的英语口语、赵庄小学的体育(棋类)特色通过了太原市的认定,成为首批“太原市特色小学示范校”。如今已经打造出数十所“规范+特色”的学校,全区形成了合力兴特色、全员办特色的氛围,建立了彰显个性、一校一品的特色办学模式。
六、抓弱势、促公平,服务质量好起来
深化改革,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均等。为了确保每个儿童都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我区大力改革中小学入学办法,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且初一和小学一年级新生统一进行均衡编班、均衡配备教师,分班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部门及学生家长代表参加,打造中小学入学入班“阳光工程”,进一步推进了全区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调整部分学校学区,消除了学区盲点,确保我区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有学上、上好学。
完善体系,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一是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区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启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就学“零障碍”行动,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在学校设立报名点,并开通绿色通道,以便他们及时、方便地报名。这些举措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100%。二是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教育、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协同工作,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各中小学也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了相应的帮扶活动。三是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推进特殊学校建设,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措施,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7.30/0。四是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助学政策,使困难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得到有力保障。近三年来,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累计金额达13.657万元。
抓创建、促均衡、提质量、谋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今后,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实的举措,为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