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观形成模式探析
摘要:运用价值澄清理论分析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的内化缺失、教育方法单一、师资队伍落后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依靠价值澄清理论的引入构建研究生价值观形成模式,发展一条以“价值尊重一价值判断一价值引导”为核心的价值观形成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和优化高校学生的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价值澄清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价值观培养。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它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式,不易改变。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并被新价值观所代替。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多种价值观并存并相互冲突,研究生阶段作为青年价值观确立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对于现有的多种价值观的选择需要有一种有效的方法为其价值观选择作引导。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进行价值观树立和引导的主要手段,各高校甚至中小学仍旧采用这种传统的教育手段。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教育人民、影响人民的主要手段一直被各大行业所采用,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多元化的价值观涌人我国,这样就使得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价值观选择和引导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问题也日见明显。
一、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观形成所面临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化的缺失。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地相信、接收和遵守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瓶颈状态,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说服”为主要手段,其特点在于“正确的”价值是预先定好的,然后采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把这些价值兜售、推销、强加给他人。这样的教育越来越忽略学生的内化过程,而强调外部的作用,灌输仍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向,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少那种自由探究、审慎思考和推理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中内化的缺失日见明显,学生大多都只是对书本知识进行接纳学习,缺乏实践,只是机械地将书本知识进行记忆。拉思斯等人认为。这些方法在学校价值观中成效不佳,是因为:第一,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现在的儿童更难以把握价值问题。“何者为善,何者为正确,何者有价值的问题变得更为困难,以至相当数量的儿童在面临什么是有价值的事情、哪些事情值得自己花时间和精力去干等问题时倍感困惑。”第二,儿童身边的成人有多种社会角色,会从不同角度对儿童施加不同价值观念。这种观念的不一致性使儿童感到无所适从且更加造成价值混乱。学生在混乱的情况下,由于缺少对知识的思想加工,没有自我意识的提升,所以只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报以怀疑、排斥和厌恶的态度。
2.全球化深入,多元价值取向的并存。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在日益开放的世界中面临着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多样性和自身一元主导性的矛盾,教育对象主体多元价值取向的情况也愈演愈烈。随着网络媒体等资讯的深度发展,改革开放扩大和深入,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IO后,世界多元文化、尤其是发达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对我国现存意识形态的挑战越来越大,全球化思想和部分80后日趋西化的思想都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尤其是灌输理论越来越遭到批判,其效果也受到了极大的质疑。在此影响下不难看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一元和多元的交融。作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对国民的要求具有一元价值取向,但我们又不能忽视现阶段全球化带来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影响。
研究生阶段是青年价值观确立和完善的良好时期,在这一阶段,如何能够使研究生在开放中经受国外思想文化的冲击,在继承过去、借鉴西方、吸收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同时,开始面对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多样化挑战,重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师资队伍落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失。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被忽略,高校所采用的原有教育手段和理论基础与现实社会产生较大矛盾。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仍然建立在“灌输”理论的基础上,且方法仍仅仅局限在书本教育。照本宣科、纸上谈兵这种单一而又陈旧的学习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资队伍落后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大多数教师还是停留在“工具化”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理论研究的缺失使得大多数的教育者无法真正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灌输”理论极端化运用,从而忽视对于学生自身价值选择的尊重,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甚至是这门学科的信任。
二、解决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价值观形成问题的具体措施
1.以价值澄清理论为基础,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形成模式。
价值澄清理论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该理论强调在价值多元、变动不居的社会形势下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注重儿童在品德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其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过程和价值澄清的方法,通过选择、珍视和行动这三个阶段七个步骤形成价值,帮助儿童澄清他们的价值观,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1)自由地选择;2)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选择;3)对每一种可能选择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选择;4)珍爱,对选择感到满意;5)愿意向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6)根据选择行动;7)以某种生活方式不断重复。该理论以其显著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西方被学校和教师广泛接受。近年来,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地研究和应用价值澄清理论以适应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复杂多变的选择需要。
将这一方法引入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价值尊重一价值判断一价值引导”的思政教育及价值观形成模式,努力借鉴和批判地吸收西方道德教育中价值澄清理论的合理成分,剔除价值澄清理论中道德相对主义和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弊端,有效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2.尊重学生对于不同价值观的选择,发挥学生主体性。价值澄清理论强调道德或价值观不是靠教导获得的,而是经过自由选择、珍视和行动澄清出来的,它注重儿童在品德发展中的地位,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主张根据儿童的品德发展需要,借助各种有效的方法,使之在轻松愉快、自主平等的氛围中获得良好的价值教育和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