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的“五”聚焦
同桌伴读、男女生共读、师生合作读等,用想象来开启学生对童诗的理解。
诵读童诗,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领悟诗文意蕴。一些童诗符合学生天马行空般的想象特征,所以在平时的诵读指导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入的方式,来珍视、拓展、挖掘学生的独特审美视角,领悟童诗世界的真谛。在童诗教学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较为普遍。讲解童诗,教师还要挖掘修辞,让学生感受童诗的内涵与丰富张力,如通感手法的运用,就是将听觉与视觉进行互换。如“倾听花开”,就是将“花开”的视觉转换为“听觉”。在冰心的《惊爱如同一阵风》中“这一片晚霞是一声钟,敲进我死寂的心宫,千门万户回响,隆——隆,隆隆的洪响惊醒了我的诗魂。”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看到的“晚霞”转换为听到的“一声钟”听觉形象。因此,学习童诗,教师要善于挖掘修辞的妙用,引领学生仿写诗歌,运用不同修辞来丰富语言文字的表达力。
三、聚焦诗趣,拓展学生童诗阅读视野
对童诗的学习,参照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从中感受童诗,找寻童诗学习的趣味。“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用好童诗,促进课内资源与课外阅读的融合,为学生打开一片童诗阅读天空。在学习《槐乡五月》时,从文本阅读中可以发现优美的诗句资源。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诗化阅读发现和提炼文本的节奏,展现其生动的语言和刻画活泼的画面。变文为诗,从课文阅读中提炼诗歌趣味,让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诗意。
在学习《望月》后,我们将“月亮像什么?像眼睛,天的眼睛,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有时,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就躲到云层后面打一会儿盹。”这段文字就是很好的童诗,让学生从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童诗的奇妙之旅。同时,学习童诗,还要关注童诗与写作的融合,结合童诗阅读,开展仿写创作活动。结合所学的童诗,分析童诗的写作特点,把握童诗的写作方法,如对拟人、比喻、排比、假设、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仿写形式,自由书写、模仿童诗创作,抒发情感。另外,童诗教学还要做好评价与激励,对学生的童诗作品进行张贴、宣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写诗的乐趣,增强写诗的信心。
四、聚焦童诗朗读,在想象中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