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课程》中杜威的儿童兴趣观解读字数:2646
当前的活动。对学习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第三,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
二、如何利用课程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主要目的。如果课程设置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而只是为了实现社会对于学校塑造人才目标的要求,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和我们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此外,兴趣产生的前提是理解,两者密切相关,只有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让儿童感觉到对于所学的知识是力所能及的才能让其感受到趣味。兴趣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极力主张课程设置应该要考虑儿童兴趣。不过大多数做法都是外在于课程的,教师激发的不是儿童对于课程自身的兴趣,而是通过其他的外在目的“引诱”学生学习。根据杜威在书中的观点,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关键集中于以下几点:一是关注儿童的经验。如杜威所说:“即使用最逻辑的形式整理好的最科学的教材,如果以外加的和现成的形式提供出来,在它呈现到儿童面前时,也失去了这种优点。”儿童的经验是教学的基础,如果课程与儿童相脱离,以成人的经验组织课程并以机械的文字符号呈现给儿童,儿童不仅不能理解这些生硬的符号,还要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这些符号,长此以往儿童的学习兴趣只会渐趋萎靡。只有把学习材料和儿童自身的经验高度联系起来,儿童才会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不过这也不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囿于学生的原始经验,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经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经验的发展直到理解所学课程。让儿童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掌握知识,积累经验,为未来的经验掌握奠定基础。二是教材心理学化。“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很多人都认为儿童和课程之间存在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两者很难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经验与学校课程明显脱节,儿童个人世界和书本世界格格不入,逻辑经验和心理经验被割裂开来。用杜威的话说“我们没有把教材转化为生活的名词,而只是把它作为对儿童现在生活的一种替代品或一种外加的附属品直接提供出来”。教材心理学化的过程就是把儿童和课程两者紧密融合的过程。在《儿童与课程》中,杜威的解释是:“在儿童的生活的范围内吸取它,发展它,用机巧的方法引起兴趣,使材料有兴趣。”也就是说要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恢复到它原来的经验,可以通过讲解、图片、实物或者是动手操作进行,其目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