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基础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幼儿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浅谈幼儿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作者:陈 悦[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幼共同参与、共同构建、有效互动和对话的过程,因此也应是“有效的、持续的、共同思想”的探究过程。在幼儿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更加凸显。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教师引导下的幼儿自主探究学习,是师幼共同思考的互动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幼儿,应体现以幼儿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是引导幼儿实现自主探究的“引路人”,是引领幼儿成功探究的“把舵人”,起到的是保驾护航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尺度,或者较多关注了探究内容的讲解、巩固,却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操作探究,使幼儿仍处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或者是注重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却在幼儿遇到探究困难时,不能做出有效指导和应答,使探究活动失去实效性。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尺度,凸显教师引导下幼儿自主探究的实效性呢? 二、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的实效性 幼儿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幼儿操作、体验、发现,再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引导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一是幼儿操作前的知识经验准备和引导;二是幼儿操作进程中的师幼有效应答,促进幼儿深入探究;三是幼儿操作完成时引导幼儿获得经验、形成概念。 1. 关注幼儿可能的发展水平,满足幼儿探究需求 探究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幼儿通过探究活动自身获得发展,而且这一发展是在幼儿原有基础之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在幼儿操作前分析、关注幼儿可能的发展水平,满足不同水平能力幼儿的操作需求。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1)掌握、了解幼儿可能的发展水平,做好相关活动的准备。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前,除了考虑活动内容和过程外,还应有意识地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做一些前期经验准备,及时了解、掌握幼儿可能的发展水平,以此来预设探究活动目标,确定探究活动形式。教师可以在活动区投放相关探究活动材料,让幼儿熟悉、了解活动材料,满足对活动材料的好奇;或者在活动前根据探究实际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经验的铺垫、积累,最大限度保证幼儿顺利完成探究目标,获得发展。 比如大班数学探究活动《等分推理》的其中一个环节,是幼儿运用统计表进行统计记录,教师再根据记录结果引导幼儿推理探究。统计并不是本次探究活动的重点,却是探究深入展开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充分考虑幼儿实际能力,再根据需要确定是否进行课前统计记录知识的铺垫。把握好这一关键点,幼儿的探究活动才有可能顺利展开。反之,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分析、预测幼儿统计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