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孩子放松下来,高兴地说:“小虫子喜欢吃苹果,小蚂蚁喜欢吃梨子,小鸡喜欢吃草莓,小猪喜欢吃西瓜,我就用它们做标记。”原来可凡的思维定格在水果与自己设定的小动物的关联上,而不是想着如何采用简单标记较快统计的水果数量。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高兴地对可凡说:“哦!原来如此,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棒小孩!这种统计方法非常有特点,不过现在,小动物吃饱了,我们让它们睡一觉,好不好?”可凡马上说:“好!”教师接着提醒可凡:“水果还没有统计完,你能想出一个既快又简单的标记方法吗?瞧!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可凡马上就换了一种简单标记重新统计,并很快就完成了,还显得很有成就感。教师接纳、尊重的态度给了可凡信心和勇气,也让可凡展现了思维独特的一面。这一有效应答的互动过程,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询问与倾听、接纳和欣赏、提问与判断,这也是有效应答的前提与关键。
在数学探究性学习分析探讨中,我们认识到教师的应答应因人、因景、因事而定,普通的有效应答标准并不存在,但也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数学探究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幼儿发起的自我探究表达和“展示”的情景,或教师预设的探究目标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教师应以理解、尊重的态度接纳幼儿的观点,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或可根据状况发起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幼儿进行讨论、分析,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
第二,适宜性原则。在幼儿的自主探究中,教师应做一个观察者,关注、分析幼儿的现状,判断幼儿是否需要教师的应答或采用何种应答策略,以确保应答的适宜性。
第三,应变性原则。在有效应答中,教师应基于幼儿的言行表现随机调整自己的应答行为,幼儿受到教师应答行为的影响,也会做出适时调整,在这一交互应变中形成有效探究。应变性原则是对教师应答能力和智慧的考验,是有效应答的基础。
3. 梳理探究经验,帮助幼儿形成概念
幼儿自主探究的根本目标是获得探究结论,形成概念,这是探究活动的价值意义所在。因此,探究活动完成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幼儿把握主流探究方向,帮助幼儿学习分析、判断、梳理关键经验,形成概念。
例如大班数学探究活动《滚一滚》。
操作环节一:教师提供给幼儿不同形状(如圆柱体、球体、圆椎体等)的玩具,让幼儿自由滚动玩具。当幼儿操作完后,教师开始互动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