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录像课进行发展性追踪评价实践探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0.300=0.30
0.90=0.9
……
第二次试教中,时间分配合理,师生互动流畅,课堂效率高,效果显著。
3.重难点的节奏把握更为合理与清晰
第一次试教中学生后测时出现的高错误率,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重难点的把握上出现了问题。从录像中可以看出,第一次试教时,教师在重难点处都没有停留,匆匆而过。怎么改进呢?经过商议,决定在第二次试教时控制节奏,在重难点环节充分利用复述、追问、举例等策略进行教学,后测结果令人满意。
【案例4】重点处复述——“计数单位变了”
师:我们通过验证发现这两个小数的大小不变,那有没有“变化”的地方呢?
生:计数单位变了。
师:你们听清楚他的话了吗?——你来说。
生:他说计数单位变了。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0.3的计数单位是0.1,0.30的计数单位是0.01。
【案例5】易错点举例——“去掉1个或多个0都一样”
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都是小数的后面去掉1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如果去掉2个0,3个0呢?(一样的)你们有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0.800=0.8……
【案例6】难点处追问——“小数的后面vs末尾”
师:我们验证了那么多的例子都说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有没有一个例子说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呢?(学生都说没有)
师:老师刚才也想了一个数,出现问题了。(师板书:4.0300)我把小数后面的0去掉后成了4.3,大小变了。说明这句话中“小数的后面”不够确切。
师:“小数点的后面”可以吗?(教师板书:小数点的后面)(生:还是不行)
师:那我们怎么说更确切呢?(小数的末尾)末尾为什么比较好呢?(小数的末尾就是小数部分的最后的0)
师:4.0300这个小数,哪些0是小数末尾的0?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在4.0300的小数部分划线4.0300,划去末尾的2个0,然后补充性质,使之完善。
通过教师的层层追问,修正了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突破了“小数末尾”的理解难点。后测正确率都在90%以上。
(三)追踪之“教态改进”
在反复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团队人员对笔者的“教态”也提出了几条改进意见:第一条是手的问题。手支撑后腰6次,手插衣袋5次,时长达4分多钟。第二条是衣服的问题。第一次试教时的衣服过于灰暗,第二次换成红白格子,录像中的效果更好。第三条是行走的问题。教师无意走动频繁,速度过快,摄影镜头经常出现跟不上的现象。以上这些“教态”中的细节,在平时的课堂听课中也许会忽略不计,但是在录像中就暴露无遗了。
经过两次试教并利用录像课进行发展性追踪评价之后,第三次的正式录像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是可行、有效的。它既有详实的数据呈现和生动的课堂情境描述,又有行为案例的诊断分析与深入有据的思考建议。它实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课堂教学效果三种评价的统一,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不失为改进教学行为的一种理想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新明.以录像课为手段促进课堂高效[J]. 甘肃教育,2014(16).
[2]滕刚.课堂提问的细节处理——“圆周角”录像课反思[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17).
[3]冯立.教学改革进程中的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分析——对两节数学录像课的比较研究[J].上海中学数学,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