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心理学类 > 正文阅读资讯:“结对帮扶”中心理育人模式的人文逻辑

“结对帮扶”中心理育人模式的人文逻辑

[作者:李志浩 张立鹏[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育工作虽然逐渐摆脱形式性和理论性的发展困境,采取更加开放、灵活和多元的设计思路,但仍然存在“流于形式”以及“同化教育”的方法论困境。即各类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和模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同目标”或者“行动方案”,虽然强调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性和方法性,但任务解决式的探寻导向仍无法有效触及每一个可爱心灵的真实需求。作者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合理建构只能以“和而不同”为逻辑起点,在和谐、积极、健康、动态的校园氛围和教学氛围下,充分尊重学生们不同的心理素质状况(心理基模),不应以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想法设法去“同化”他们;也不应奢望通过几堂课或几次活动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全都变得跟书上要求的一样,而是要帮助或启发他们用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心态,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属于自己的心理素质。[2]因此,用实用主义取代传统意义上的经验主义来审视内地民族中职班心理育人模式,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逻辑起点。 1.1 “结对帮扶”——内地民族中职班心理育人模式的基础形式 正如前文所言,内地民族中职班学生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心理需求也具有多样性,因此“结对帮扶”可以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或者心理上的问题。苏安院内地民族中职班开展的“结对帮扶”有独特之处,首先,它是在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自我完善潜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双向选择”,它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教育者和教育任务,而是根据学生的主体诉求,经过与学生本人协商或者协调之后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心灵套餐”,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信任或者崇拜的老师、辅导员、心理老师、学长、同学组结成4组对子,经过内地民族中职班学生管理部门的积极协调,促成组队成功并尽量保证组队双方的交流时间和空间。较之于传统的“结对帮扶”,这种形式更容易促进被帮扶学生的主动参与。 1.2 “五位一体”心理育人模式常态化、动态化、內容化 近年来,苏安院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模式,建立学院、系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内地民族中职班在常态化、动态化、内容化三个方面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学院心理育人模式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首先,不再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理解为某一时间节点的主题教育活动,而且将其列为每周、每月开展的常态化活动。如每周一次小型心理素健康趣味运动会,每周一次心理健康主题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