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善及其各种美都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去。审美对象因此而融贯着人类善的各种美德。”[4]美善相通互融的本质属性,形成审美教育的内在基础,使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志、道德和审美、理想统一起来,“归心向善”,审美有助于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行互动。
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相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以理想教育为主,树立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激发青年学生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以道德教育为主,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审美教育的重要目的就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用美的生活、美的艺术、美的理想、美的自然,来陶冶和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帮助人全面发展,激励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让美的激情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而更加勤奋努力地工作。
二、审美教育的独特教育是思想
政治教育的有利补充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知识智慧和思想道德是人的心理的两个方面,只有靠情感将他们沟通起来,情感成为知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和桥梁。”[5](P78)我们在观看《郑培民》、《雷锋》、《可爱的中国》等优秀影片,都能使人的心理产生共鸣、得到满足,引起自身的情感体悟,从而受到美好道德情操的感化。而这种情感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
审美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具体形象中。以富于形象性美的事物作为教育的基本工具和手段,靠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形象来引起受教育者形象地直觉,让受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美学所具有的“富有形象性”的教育手段。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6](P54)黑格尔也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7](P147)。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写道:“我们尽力使每一个学生在青少年时真正看到田野、树林和河流,到过哪些无名的,偏僻的角落。因为正是这些东西独特的美构成为我们祖国的美。”[8](P147)因此,把审美教育的这一特点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就可以减少或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空洞化、抽象化的不足,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感染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受到教育,实现道德的教化作用。
近代美育理论奠基人席勒在讲到审美教育的特点时指出:“审美
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相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以理想教育为主,树立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激发青年学生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以道德教育为主,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审美教育的重要目的就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用美的生活、美的艺术、美的理想、美的自然,来陶冶和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帮助人全面发展,激励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让美的激情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而更加勤奋努力地工作。
二、审美教育的独特教育是思想
政治教育的有利补充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知识智慧和思想道德是人的心理的两个方面,只有靠情感将他们沟通起来,情感成为知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和桥梁。”[5](P78)我们在观看《郑培民》、《雷锋》、《可爱的中国》等优秀影片,都能使人的心理产生共鸣、得到满足,引起自身的情感体悟,从而受到美好道德情操的感化。而这种情感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
审美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具体形象中。以富于形象性美的事物作为教育的基本工具和手段,靠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形象来引起受教育者形象地直觉,让受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美学所具有的“富有形象性”的教育手段。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6](P54)黑格尔也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7](P147)。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写道:“我们尽力使每一个学生在青少年时真正看到田野、树林和河流,到过哪些无名的,偏僻的角落。因为正是这些东西独特的美构成为我们祖国的美。”[8](P147)因此,把审美教育的这一特点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就可以减少或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空洞化、抽象化的不足,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感染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受到教育,实现道德的教化作用。
近代美育理论奠基人席勒在讲到审美教育的特点时指出:“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