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心理学类 > 正文阅读资讯:浅析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浅析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作者:Wh1010| 打印 | 关闭 ]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的美术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社会性的人的综合素质中,道德素质应该是排在首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一切学科教育当中。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贯穿思想教育呢?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在欣赏评述课,二是在造型表现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开辟一个贯穿思想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天地。
   论文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德与才 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①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②“一句话,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③由此可见,教育不但要培养受教育者的技能素质,还要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素养,换句话说,我们应该促进学生德与才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人的综合素质中,道德素质应该排在首位。一个道德素质差的人,即使他的智体美劳再好,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一个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人。宋代的司马光曾对人的德与才作过精辟的评说:“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④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往往在注重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没有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乃是师者的第一要务。这个“道”便包括做人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一切的学科当中。我这里所说的思想教育,包括文化情境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及审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美术的功能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等,其中,教育功能便包括思想教育。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贯穿思想教育呢?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在欣赏评述课,二是在造型表现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即通过欣赏评述美等审美教育和表现美等课业实践来实现,开辟一个贯穿思想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天地。本文旨在从美术课教学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欣赏评述课和造型表现课,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欣赏评述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欣赏评述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外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评述,让学生基本了解中外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和世界极其丰富的历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评述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工艺美术作品、绘画作品、建筑,及图片资料,如各种陶器、青铜器、雕塑作品、汉画像石砖、故宫、长城、各种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这些素材中,具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人教版浙江省新教材初一年级第一、第二册分别有《鸟语花香》和《诗情画意》两单元中国画课。我们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画上提的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现了一个文人的高尚气节和不与当时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爱国情操。清郑燮的作品《竹石图》中有一首他自己写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可以通过对这副作品的欣赏评述来引导学生,我们应该具有像竹子那样坚韧的意志品质。中国画非常注重借物抒情,梅的傲雪,兰的高洁,竹的虚心,菊的坚韧,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对西画的欣赏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把思想教育贯穿其中。如:通过对《蒙特芳丹的回忆》等风景画的欣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对《枪杀起义者》、《马拉之死》这一类型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反动势力的憎恨;《戈尔尼卡》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有力控诉;《大卫》是对英雄和正义的赞赏……。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热爱世界优良的多元文化,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及世界优良的多元文化的热爱。同时,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思想教育之上。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文化情境的穿插,比如我们在欣赏八大山人的《荷花小鸟》,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画中的小鸟是单脚独立、白眼向天的呢?教师如果不解释清楚,讲明作品的文化背景,学生永远也无法明白个中道理。若是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下朱耷的身世及其孤标傲世的性格,学生便不难理解了。初二年级第二册一堂《公益海报设计》课。这堂课可以分为欣赏和设计两部分。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如《未来水杯》、《树债树还》,我们可以向学生列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能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在欣赏国外的许多雕塑作品时,我们会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体雕塑。学生在欣赏时可能会因害羞而不愿欣赏。这时,我们应该向学生解释: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人认为人的身躯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艺术品;既然是最美的东西,为什么不把他展示给人看呢?出于这种观点,古希腊人甚至在他们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都是不穿衣服的。通过这样的文化情境穿插,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