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心理学类 > 正文阅读资讯:试析认知心理逻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分析

试析认知心理逻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分析

[作者:杨冬梅[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全面否认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有的学生从一次失恋这个具体挫折情境出发,得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的一般规律性结论。以偏概全的人容易产生偏执的逻辑错误,对自己与他人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内心激烈的冲突和斗争。   (三)主观臆测性思维导致“投射效应”的知觉偏差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主观地认为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人格特质。通常表现为用自己的评价标准来知觉他人,用自己的心理属性去推测别人的心理属性。比如喜欢上网打游戏的同学,总会发出人生就是一场游戏的感叹;一个情感缺乏的学生,总是抱怨世间人情淡漠;一个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总会认为周围同学和自己一样都在被动地学习;一个缺乏同情心的学生,总是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像这样主观臆断的逻辑错误,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理,在沟通中产生知觉偏差,导致人际关系冲突,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态度投射。心理学家罗斯曾经对80名大学生是否愿意背着一块牌子在校园里走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8名大学生同意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同意。32名大学生拒绝背牌,并且认为只有少数学生会同意。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二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心理特性纳入自己的认知模式中,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方式加以理解,常常绝对化的要求自己和别人。这种“应该”“必须”“一定”等绝对化的逻辑错误,使自己在生活中到处碰壁,烦恼不断。三是性格品质的投射。美国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那些具有吝啬、固执、散漫等不良品质的学生,往往并未意识到自己具有这样的品质,相反却认为他人具有这些令人讨厌的品质。可见,这些学生把这些不良的性格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四是认知弥散性投射。有的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极度偏好,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极度厌恶,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这种认知倾向容易使学生失去人际沟通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困惑之中。   (四)选择性消极注视的认知方式导致“契可尼效应”   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 大学生总是习惯于选择一个未完成的消极的挫折细节,并且总是记住这个细节,而忽略其他方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