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认知心理逻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分析
面,以致整个情绪都染上了消极的色彩。这种选择性消极注视产生的“契可尼效应”常常表现在大学生的感情问题上。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已越来越普遍。据一项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恋爱率为45.7%,而失恋率高达83.57%。大学生的恋爱毕竟缺乏情感经验,处于感情懵懂阶段,它来得容易去得也快,失恋也就在所难免。而失恋则往往被看成是一种“未能完成的”“不成功的”事件,它的未完成反而使大学生们更加难以忘怀。因此,有的学生从此陷入极度的悲伤和绝望之中,甚至走向轻生的道路;有的学生则自欺欺人,否认失恋的存在而陷入单相思,沉浸于往日的情场当中而不能自拔;有的学生因失去理智而产生报复心理,造成毁灭性的结局。“未完成情结”,就像个陷阱一样让学生们陷进去,难以自拔。
此外,大学时期是人生面临学习、交友等多种选择的时期,大量的负性生活事件也会随之发生。尽管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自己的情绪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但同成年人相比,情绪仍然带有明显的波动性与两极化特征。所以他们容易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纠结,也容易为某件事情的失败而长时间地耿耿于怀,为一时的失误而终日闷闷不乐,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应对策略
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逻辑错误,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采取积极的认知教育策略,纠正错误的逻辑认知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建立合理的理性思维方式,以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帮助学生识别自动的错误逻辑思维
学生在遭遇到了挫折情境之后,往往快速进入到头脑中的反应是错误的逻辑思维方式,他们很少安静下来去思考自己想法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关注的是挫折情境本身,却不了解是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影响了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要帮助他们识别这些非理性思维,锻炼学生在遇到挫折情境时,把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理性地思考。如此,他们就会发现,自己总是按照已有的思维习惯方式去认知世界,根据认知结构中固有的观念对挫折情境进行判断、解释和评价,用自己主观的想象和预期去推测事情的发展,但如果让他们重新转换角度或换位去审视和检验其解释,学生们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是不合逻辑的。通过协助学生分析客观事实和消极的自动想法的关系,常常可以将其中的逻辑错误揭示出来。如果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自动想法是认知逻辑错误的表现时,学生们的负性情绪反应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