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心理学类 > 正文阅读资讯:体育运动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探析

体育运动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探析

[作者:杨丽丹[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三、师生的和谐交流,创建良好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胆怯、恐惧心理
  美国教育学家格林伦将课堂教学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着做;第二种,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问答;第四种,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消除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胆怯、恐惧心理。
  体育学习中的恐惧与胆怯,主要是指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能力而产生的对某个动作或某个练习的害怕情绪。当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能水平或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与技术要求相差较大,耽心自己会出伤害事故,胆怯和恐惧就会产生。体育学习中,学生一旦产生这种想法,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无助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自我贬低,优心忡忡,神经过敏,记忆力降低,思想狭窄,焦虑水平提高。在心理上,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冒冷汗,大脑皮层抑制扩散,原有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反应。胆怯、恐惧时,在行为上会出现反应迟顿,动作失调、四脚颤抖、肌肉僵硬、手脚发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肯定完成不好技术动作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找到学生胆怯、恐惧的原因。如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就应加强保护帮助,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完成动作。还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信息交流,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中,积极地与学生的心灵共舞,让学生学会自己控制情绪,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四、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
  通过给予表扬、中肯的评价等,依然可以影响那些成功欲望不高、高度害怕失败的人投身于体育活动中,我们把这种由外在因素激发的行为倾向称为外在动机。它能激发眼前、具体的期望行为、塑造长期的期望行为。
  我们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激励者,充分利用激励手段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才能,获得成功。在体育课中要针对不同技术要领、不同情况、不同对象,抓住时机,采用具有启发性和指向性,富有真情实感的评价语言。如“你传球的动作非常好,力度也不错,如果落点和时间把握再准一点,就更好了”。表扬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将是启发学生走向成功的信号。
  五、课堂上的互助、互学、互勉,让学生产生归属于集体的幸福感
  从归因和情绪的角度,遭受失败的学生非常需要安慰。成功一般同积极、愉快的情绪相联系,而失败则与消极甚至屈辱、愤怒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在球类项目中,如有运动员在练习时觉得老师的评价不公,会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很容易在言行上表现出对老师的敌意。遇到失败时,外在归因可能导致对老师或他人的愤怒;内在归因可能导致内疚、无能感,不利于培养自我效能感受,树立自信。由此可见,运动员遭受挫折失败的时候,是需要安慰、沟通的。让他们从老师、同学的关心与耐心中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的满足。
  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指导,是体育课堂上组织学生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好机会,更是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好时机。很多体育课上的练习内容、项目要由两个或几个同学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在两个人或几个人的互助练习中,他们是大方的,他们是善于交流的;在集体合作性的练习中,他们是团结的,他们的荣誉感是很强的。在体育课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生生之间的鼓励与信任、表扬与帮助比师生之间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作用更明显。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的帮助、鼓励中学练,体验更多的快乐,收获更多的成功。
  六、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
  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基本部分的练习,机体承受了一定程度的运动负荷,不仅肌肉处于紧张的用力状态,而且运动中枢神经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课的结束部分,必须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如轻松自然的放松走,简单有趣的舞蹈动作,以及动作比较缓和的活动性游戏,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除了运用常规放松、游戏放松和音乐舞蹈放松法,还可以用意念放松。如想象大海平静的场面或夕阳西下情景。还可以做深呼吸进行心理暗示:哦!肩放松、臂放松、深呼吸、我全身都放松了。通过自我意识的引导和自我心理调整这正好使运动时紧张的肌肉和神经得到同时放松,使人体由高度紧张的运动状态迅速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使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都得到恢复,进而轻松愉快地结束一堂课的训练学习。这既是体育教学不同于基础学科的一个特点,也是体育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其心理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在体育活动影响下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对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影响或作用非常大。体育教育者应加深对体育锻炼与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让体育运动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强,李高峰.自我效能理论研究及其在体育领域的运用[J].体育世界,2006(06).
  [2]牟先涛.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7:9-10.
  [3]张力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998(04).
  [4]葛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分析.2000.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