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
,老师提供很多的教育引导,两种支持均通过将他们关注点从家庭转移到学习上,暂时缓解痛苦。“我会经常跟室友说,室友家里也有类似的经历,彼此交流想法,慢慢就看开了”;“高中,跟老师關系比较好,有些事情会跟她说,她会开导我,并劝我既然改变不了家人的想法,不如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亲戚的支持。家里亲戚给他们提供了关心和爱,在生活中给予陪伴和开导,帮助他们站在父母立场理解,促进亲子关系改善。“小时候叔叔给了我很多爱,我和爸爸的关系也是在叔叔的开导下慢慢转好的”。
2.2.4 情感的联结
本研究中有3位学生提到有一位与之情感联结紧密的人,给了个体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弟弟还小,我想让自己变好一点,给他我能给的最好的,我不想让弟弟经历我的经历”;“我的女朋友让我在黑暗中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2.2.5 父母态度的转变
本研究中9位学生都提到,父母态度的转变让他们发现了父母的另一面,开始能理解父母过去的行为,并逐渐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也在理解父母的过程中,接纳过去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初三中考失败,父母就把关心的重点从弟弟身上转移到我身上,接触多了之后开始尝试理解他们,从他们的角度去想”。
3 讨论
3.1 PTG的内涵和结构
本研究发现,有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PTG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表现在自我转变、个人力量、人际体验的改变等三个方面,其中自我转变是被来访者提及频率最多的。童年创伤经历一般发生在早期,体现在亲子关系中,对孩子早期心理,尤其是对自我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童年创伤经历对自我概念有负向预测作用,[7]童年有不良经历的孩子,对自我易产生消极的理解和认识。在访谈中,9位来访者都谈到这点,但在之后的成长中他们通过接纳过去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自己性格的负面影响,进而接纳和发展自我。而接纳也被证明能够显著预测童年创伤经历中的PTG。
在人际体验改变的维度上,本研究发现有童年创伤经历并有所成长的大学生,更加愿意帮助周围遭遇过或正在遭遇类似经历的人,这也验证了亲社会倾向会缓和CTQ与PTG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2]但是与已有结果不同的是,有童年创伤经历的人其人际关系的改变更多集中在亲子关系的改善中,而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没有发现实质性的变化,他们虽然与人相处和睦,但很少与人交心。从依恋角度来看,早期的依恋关系是今后人际关系的蓝本,遭受童年创伤经历的儿童易产生焦虑和回避型的不安全依恋,在与人相处中容易表现出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结对帮扶”中心理育人模式的人文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