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对校园欺凌及相关法律的认知研究
摘 要:校园欺凌指的是校园内外学生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的通过语言、肢体、网络等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学生实施欺负、侮辱,以造成其精神损害、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失等的行为事件,事件多发生在中学阶段,实施环境地区多为人少僻静或校园周边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校园欺凌事件不仅会给受害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创伤,使其留下长期难以平复的阴影,同时,还会对学校整体的纪律和风气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相关教育部门需积极调查和分析中学生对校园欺凌及相关法律的认知,并探寻有效对策提高中学生的规制校园欺凌相关法律认知,才能促进其更好的规范自身行为,进而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简述了校园欺凌的定义,分析了中学生对校园欺凌及相关法律的认知情况,最后,提出了几点提高中学生对校园欺凌及相关法律认知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欺凌;相关法律;认知
近年来,我国频频发生校园欺凌事件,而中学又是校园欺凌现象最常出现的阶段,相关数据表明,75.0%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中学生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学生对校园欺凌及相关规制法律的认知不足,如对规制校园欺凌相关法律的“行为约束力”感知较弱、对自身的受保护权认知不足以及无法采用有效的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基于此,就需要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不断加强对中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其对规制校园欺凌相关法律的认知,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
校园欺凌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学生以众欺寡或以强凌弱,对其他学生进行持续、集中地欺压或伤害,并使受害学生受到心理和生理损伤的行为,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尤为常见,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我国已出台了对中学生校园欺凌相关的法律规制。
二、中学生对校园欺凌及相关法律的认知情况分析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制防范中学生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但是,笔者通过对某一级示范性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规制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缺乏了解,如学生对受保护权、名誉权、隐私权和发展权能够依法被保护以及民事责任年龄认知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还有不少学生对规制校园欺凌相关法律的“行为约束力”感知较弱,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会顾及或偶尔想到这些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