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家庭不可缺席
3.1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从家长自身做起
(1)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意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但是思辨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长应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家长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品质,当遇到事情家长能否沉着冷静应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对,是否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些都会影响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邓小平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把“理想”、“道德”放在“文化”之前,可见道德、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2)家长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性格行为,正因为存在着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所以社会中的每个人的性格也各不相同。有的真诚善良,有的虚伪奸诈,有的热情大方,有的冷漠吝啬,有的勇敢乐观,有的却怯懦悲观。”家长应摒弃暴力教育和溺爱教育,积极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变化,了解孩子的需求,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成长的需要理性、科学教育。“重视孩子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孩子,赋予亲情,满足孩子成长需求,尊重孩子的意愿,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但在满足孩子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也应理性施爱,既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既不一味溺爱、放纵孩子,也不过分地限制、压迫孩子。只有将感情与理智相结合地施爱,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否则会适得其反。”
(3)家长应尽可能地为中学生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不断学习新的社会知识,在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把传统价值观与新兴价值观相结合,更能符合中学生成长的需要,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更好地交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3.2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形成通力教育,共同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1)社会教育方面,首先,国家应对中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中学生身处良莠不齐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有些文化价值观是对他们有利的,也有一些是不利于甚至是危害他们的健康发展的,如何进行正确的选择,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十分必要。国家主流价值观应该包括朴素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博大而现实的国际主义情怀;历史情怀、实践情怀、未来责任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生命、生活、个体、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竞争、合作、关心和共赢的现代精神;开放、公平、公正、和平与发展的全球意识。其次,国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一个干净、健康的环境,加强对网络和媒体的监督与管理,对于给中学生价值观造成不利影响的网络信息和媒体栏目进行整顿,严惩危害中学生价值观的行为,积极创建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2)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学生创设一些有利于正确价值观养成的情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主题性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还可以组织中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学校教育应建立一个全面的、真正有利于中学生发展的评价体制,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更注重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学校教育应改变传统的评价体制,适当加入对中学生的价值观评价的内容,使学校教育真正去关注中学生的心理、价值观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而在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家庭长期处于“缺席”的状态。家庭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家庭“出席”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共同促进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方竹玲.什么是家庭教育[J].家庭教育,2004(4).
[2] 祝上.家庭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5.
[3] 王春杰,王卓健.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6).
[4]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J].幼儿教育,2004.
[5] 王振存.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