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思考
[摘要]要让学生能就业、就好业,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此背景下,根据汽修专业结合的岗位要求,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面向市场需求、面向学生实际、面向职教规律”为基本理念;以工学结合为主要途径,培养出具备必备技能和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将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效结合的实用新型人才,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关键词]就业导向;实践教学;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诊断和检测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特别是专业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实践教学是深化学生理解能力及拓展学生思维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与中职教学特色、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修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学生日后从事操作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因此学生都很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较高。而且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动口的年龄,笔者就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加强课堂的实践环节和讨论分析环节,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等基础课,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纳和掌握。但由于本年级学生刚参与教学生产实习,实践经验还不足,会直接影响本次课的授课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既要“教其知”,又应“授其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结合项目,通过填写学生手册、自主自学、小组协作和交流、经验展示,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围绕学生的能力活动,紧扣教学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完成项目。笔者的教学设计流程已基本形成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与启发,通过学生的独立动手、思考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一个实例问题来完成,即“故障、结构、原理、检测、故障”。这样从发现故障开始,以排除故障结束,其核心内容为:强调技能、针对技能、适合技能,这样对技能训练会有实际帮助,也避免了盲目灌输,使教学目标更明确。
第一步:实例导入,情境教学
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4~5人一组,每组1个组长,即学习带头人。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示教板教学,直观、生动地展示结构特点、工作过程及装配过程。在上课之始,用实例现场导入,模拟汽车修理车间接到了长城公司的售后维修任务。假设有长城赛佛车主描述先向前行驶再倒车时感觉到耸车现象,让学生先去查找资料,找出耸车的几种原因及判断检修手段和排除方法,然后各组分头讨论,拿出维修方案,并反复论证,互相提建议,最后拿出较成熟的方案。小组讨论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每组推选1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各组的观点交锋,教师在一旁做适当的点评;最后根据每组测量的结果、表现,做好现场讲评。
长城汽车是保定人的骄傲,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了解新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又能感受到家乡的经济发展成就,从而体现项目的职业性、实际性,使学生具有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通过现场故障现象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性和实际性重点表现在3个方面,即:学生和学徒角色合一;教师和师傅角色合一;学习和工作合一。每节课设置1个问题,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解决预设的问题。再通过查找资料拓展知识面,补充拆装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通过质疑探究,合作交流,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一一解决,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非常高。
第二步:展示手册,示范操作
在学生讨论得出初步方案之后,教师展示企业用的维修手册,向学生交代清楚企业的生产方式,以体现职业化特性。之所以在讨论出初步方案之后再展示,就是不想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概念,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想象等放在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认识。如果把维修手册放在前面,就会剥夺学生分析、思考、体验的权利。之后教师进行示范操作,示范操作是实习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样板。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位和关键技术要着重展示,较难掌握的地方要反复强调、反复示范要领,说明诊断故障时,要通过深入有序的分析,根据故障现象推理出所需结果,即引发故障的原因。根据职业发展要求,分析元件故障原因是必备技能,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模仿练习
在教师示范的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拆装模仿,跟着教师的拆装步骤示范进行分解和装配。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测分析、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必须做到眼勤、脑勤、耳勤、口勤、手勤和腿勤,进行全程全面的检查与指导,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地帮助学生加以改正,并引导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抓住问题的核心,分析问题的性质,掌握解决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因材施教,达到应有的实训效果。
这一环节是维修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虽然学生经过实习训练基本能操作,但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注意诊断的规范性和正确性、时效性。正式操作前,一定要进行校验。校验正确,教师确认无误后方可实际操作。通过试诊和检验,最终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通过总结诊断步骤是否正确、快捷,编写“故障树”。这样的模拟业务,体现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合一,加强了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使学生在合作中掌握新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熟悉业务流程,体验专业乐趣,并感受到汽车从业者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