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导学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再次是“评读”,即在“自读”和“导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要点,做图解、加评注等,把“疑”转化成问题提出来,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或独特的见解记录下来,以备讨论。此时,需要教师积极巡视课堂,从中了解学情,以掌握疑难,增强“导议”的针对性。 
  三、导议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信息交流的过程。“导议”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就有关问题展开全班讨论,通过信息的多方传递,互相文流,相互启发,以实现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教师要组织好班上的讨论,选题是“导议”的关键。讨论题应兼有“重点性”、“针对性”、“思考性”、“可行性”等特征,从而既有讨论的必要,又有搞好讨论的可能性。开放式的议论有时会带来极好的效果。如在“环境保护”一节中,以学生们近期了解到的有关生态保护问题进行意见发表,提出解决方案。如以“由长江洪水谈生态保护”为议题,让全班展开全面讨论,再有选择性地让学生代表发言,通过互相交流的形式,分析其根本原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得出其根治办法(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导议”,师生间的双边交流,学生会自然得出:水患问题与生态息息相关,而生态问题的关键环节在于森林的保护和利用。 
  如此讨论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以及发表意见的民主精神。 
  四、导法 
  “导法”即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维、创造的方法,是教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交给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在学生阅读自学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①勾划出文中的概念、名词术语;②紧扣学习目标,寻找文中的重点段、重点词、重点句;③找出在阅读中没有理解的内容,用一定的符号表示。如:使用生物学挂图要求学生观察时,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表及里,由外向内。通过方法的传授,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但却是其终生受益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导理 
  “导理”即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进行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人类的历史渊源流长,书本知识也是对过去成就的总结,提炼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当今我国及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书本知识不断地被补充、更新。所以,通过书本知识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通过对生态与环境有关知识的学习,唤起学生,保护地球、拯救人类,应当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此来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以上的“导理”过程,实现了作为教师寓教学于教育实践中这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确实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潜在的思维能力,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导学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