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渗透生命意识策略初探
不仅仅是事物形象,文言文中还有许多古代优秀人物的伟大形象,他们具有坚韧、顽强、善良、无私、热爱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而且,文本还刻画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和精神风貌。让学生在把握这些人物形象的同时,在人格塑造,价值观建立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如《报任安书》给学生的是坚强的意志,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必将留名青史的人生价值观;《屈原列传》给学生的是“正道直行”的品格,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五人墓碑记》给学生的是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品格和精神。
另外,除了文本塑造的形象,许多作者也是有着完善人格,高尚品格的,对学生应该有人格感召力,人生指导性。比如《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归去来兮辞》的作者陶潜,《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魏征,《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伶官传序》的作者欧阳修,《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张溥,《石钟山记》的作者苏轼等,这些历史名人拥有的崇高品质和宽广胸怀,很自然地会激发学生追求正义,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
四、立足现实,生活渗透
例如,在讲解完《季氏将伐颛臾》后,我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孔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是孔子的思想却波及我们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把他拍成电影,搬上银屏。那么《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有着怎样的家国思想,对我们现实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呢?学生想到了这些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家园”“和平共处”等。之后,我拓展联系现实,联系当今社会提得极为响亮的“和谐”,有小的范围如校园、家园,至大范围的社会;由国内的和谐至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同时“和谐”还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所以,学生自然能联系现实的不和谐,需改进的如“提高农民工待遇”问题等。立足现实,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喜爱文言文,关心热爱生活。
五、选准感点,作文渗透
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传道”与“授业”其实是不矛盾的。高中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高考,语文高考的重头戏又是作文。而高考中却有许多作文因为立意浅薄,见解平庸而遭否定。而利用文言文里丰富的史料,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训练、辩证思维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和作文素材积累,是极好的办法。例如,学习《齐桓晋文之事》一课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中的“仁爱”教育,也可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古人的“仁政”思想。又如,学习《齐人有一妻一妾》和《弈秋》两则寓言时,我们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耻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可以进行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这样的审题训练对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辨证分析能力是大有裨益的。